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发布时间: 2025-01-19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作为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书法不仅与汉字实用书写相形相依,而且与中国传统哲学之间有着内在的、深刻的同构性。书法的创作原理和审美观念中蕴含着独特的中国文化精神和东方智慧。本文从书法与儒家哲学、周易哲学两个方面出发探讨和梳理中国哲学如何渗透和影响中国书法,并对书法的本质、创作、鉴赏、批评以及书法家个人心性修养和人格完善所产生的深刻影响,试图发掘中国书法中所呈现的中国人独特的人文价值。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发布时间: 2024-05-30 合作期刊: 《美术观察》
摘要:中国传统画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视觉表征的理论系统,俨然建构出自主的“三大体系”,我们应努力去发掘、阐释并实现创造性转化。而作为理论基础的“话语体系”,由造化、心源、传统与笔墨、写意构成基本范畴,进而延展出观察、塑形、置陈布势、意境等一系列关乎“技法”的写形观念,它既是“形而上”画理的衍化,更是“形而下”画法的直接引导。中国传统画学“写形观念”是对对象“物之理”的观察,不单纯依赖眼睛,还要有“心观”。画家要用“情理”调动全部感受力量与神力量去接触与体验客观对象,对象的生命被链接,认识的力量将物我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天人合一”的玄妙境界。“意象”在过程中得以凝练并生发,进而以约定的“笔墨语言”并依据“画理”,实现画面意境的最终表达。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广东社会科学》
摘要: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政治发生巨大变动的时代。社会主义思潮的广泛传播与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极大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版图。在此背景下,梁启超与戴季陶虽属不同的政治阵营,但思想上有着一定的共性,即都认为源自近代西方的社会主义学说需要用中国传统来进行一番诠释,革命活动的正当性也需建立在符合中国传统的标准之上。在他们那里,中国传统,特别是儒家学说成为回应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工具。儒家学说既能用来描述社会主义的基本旨趣,又能重新展望实现社会主义及其相关政治理想的路径。将他们二位放在一起讨论,研究他们二人在当时如何基于一定的时代感来重新诠释中国传统,挖掘二人思想当中的共性,可以比较完整地呈现国民革命运动前后运用中国传统来回应社会主义思潮的基本态势。进一步而言,还可将二人的相关言说总结为一种思想类型,分析其对之后中国学术思想与政治文化的影响。
分类: 法学 >> 法律史 发布时间: 2025-03-31 合作期刊: 《法学研究》
摘要:文化是制度的渊源与根基,制度推进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从文化传承的视角来审视中国传统法典编纂,更可以透视文化与制度的关系。中国传统法典编纂的外在形式,展示了其文化的形式之美;法典编纂的“祖制”情结,凸显了其文化的连续性;法典编纂的“因时”特征,突出了其文化的创新性;从政治法律文化角度而言,法典编纂的“治吏”色彩,突出了其文化的核心要义;就更宏阔的文化而言,法典编纂的“共同体”意识,凸显了其文化的“铸牢”力量。传统法典编纂在文化传承中进行,本身亦可视为一种文化。传统法典编纂体现了文化自觉与法治建设的关系,为当代文化传承与现代法治建设的互动提供了一个生动范例。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发布时间: 2025-01-19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自20世纪以来,伴随着西方艺术文化在我国的广泛传播,中国雕塑艺术的整体面貌发生了转变。本文结合上世纪我国雕塑发展的三个重要节点,通过梳理分析近现代雕塑的转承和发展,对中国近现代雕塑所体现出的现代性特征进行探讨。
分类: 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1-19 合作期刊: 《哲学家》
摘要:当代中国哲学主要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当代中国哲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产生了三大部分之间的屏障、缺乏独特的话语体系和研究急功近利等问题。在巩固当代中国哲学成果的同时,必须着力解决哲学研究和社会现实中的突出问题,建构“马魂中体西用”三分归一的哲学理论体系,主动贴近生活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标识性概念和范畴,推动当代中国哲学走向世界,走向更为深远的未来。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12-26 合作期刊: 《美术观察》
摘要:本文通过对视觉艺术家、导演沈伟的采访,探讨在当代艺术创作中,“写意”能否作为一种中国式的、共通的美学元素,在跨媒介与跨文化的艺术实践中与世界文明形成对话的空间。沈伟认为,创作者们在艺术探索中应不断定位中国美学的价值,寻找传统与当代的共鸣,全方位地认识和把握中国的文化底蕴与东方美学的积淀,进一步在当代创作出融通传统美学与新时代视野的、开拓的中国艺术。在跨域的对话中共同探讨中国当代艺术与现代文明、现代社会、世界文化发展的关系,拓宽世界对于中国艺术的认知空间。
分类: 政治学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浙江学刊》
摘要: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一百余年来在现代社会科学理论与知识的滋养下,形成了价值倾向、观点体系与方式方法迥异的不同研究范式。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展开及相应学术反思的深入,学者们对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本体论把握及在知识论价值判断上出现了一定的观点争鸣,意见纷纷,但在总体上却又还没有达到理论自觉。这种理论自觉对于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工作的充分展开和与时俱进却又十分重要。它不仅可以促进研究者对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反省,完善已有研究范式,促成新范式成长,而且还在结果上有利于不同研究范式的彼此结合,共同促进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工作,充分实现其在今天的知识论价值。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经济思想史 发布时间: 2024-06-13 合作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
摘要: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概念体系作为表达和传承古代经济思想的重要载体,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的“基因库”。这一概念体系在广度上至少涉及17类经济思想范畴,在深度上已触及现代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要素,形成了具有内在逻辑性关联的语义网络。立足汉语构词、时空转换、多元取向三种生成机制, 这一概念体系呈现出独特性、时代性和层次性特征。当前,在坚持 “两个结合”中推动中国传统经济思想概念的现代转化,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以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重要启示。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中国传统“和”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最高精神,中国传统“和”文化的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追求。中国传统“和”文化所蕴含的生生价值观、日新价值观、一体价值观、多元价值观、贵和价值观是对中华文明经典价值观的深度总结,凸显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特征。从生生价值观到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从日新价值观到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从一体价值观到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从多元价值观到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从贵和价值观到中华文明的和平性,无一不体现了中国传统“和”文化价值观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价值与决定作用。在推进发展中华文明的新起点上,我们必须诠释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秉承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共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为人类文明新形态谱写中国篇章。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史 发布时间: 2025-04-26
摘要:在全球化语境下,构建中国特色的创造力理论需要激活传统文论资源。区别于西方心理学取向的创造力研究,《文心雕龙·神思》通过“天人合一”的本体论框架,以直觉思维与意象运思为认知特质,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本土特征的创造性思维范式。本研究运用教育哲学阐释,揭示了“神思”的关键准备是通过“虚静”来实现“志气”对于内在之“神”的滋养,以及通过与内在深层自我的贯通来实现以“辞令”为主的审美超越,获得“思一意一言”的统一。在此基础上,个体的内在之“神”逐渐与外物融为一体,实现“主客一体”的状态,从而将个体引向“神与物游”的精神境界,达到“神思”的入境状态。这种以气韵涵养为根基、以意象运思为特征的创造模式,为当代教育突破工具理性桔提供了传统智慧,其强调了人文创造思维的持续与稳定性特征并拓展了人文创造的深刻性内涵。本研究也为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转化提供了教育哲学层面的方法论参照。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11-13 合作期刊: 《文化软实力》
摘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融通是时代大课题,深入研究二者交会渊源、内在联系,才能厘清中国当代主流思想形成的核心与脉络,从而为建立起一套完整自洽的中国道路叙事理论体系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首先以比较中西阐释哲学中的"比较文化语义环境"阐释方法论,分析出中西主流文化核心基因差异在于"一多不分"与"一多二元"的不同,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西各自文化语义环境当中呈现出的基因样态,从而揭示二者在世界观、认知论、思维观、社会观、人生价值观等内在精神方面的契合点,进而说明二者得以历史交汇的缘由,并分析了被误读为对立的若干观点,进一步阐明二者的确存在内在精神的契合性,而且马克思主义与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对接"和融通已经是完成之现实,并已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成果所证明。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2-17 合作期刊: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摘要: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创建过程形成并通过语言、行动展现出来的精神品质。由于建党先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否定性评价居多,这就使得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关系问题充满思想张力。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我们不能仅从话语表现评价建党先驱对传统文化的态度,还要从政党纲领、实践行动深度论证建党先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社会文化的变革受到物质实践的深度调节,具有特定的筛选保护机制。基于这一文化甄别的理论视角,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得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契合融通,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内在必然关联。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5-01-23
摘要:本论文深入剖析西洋现代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多元维度,包括内涵特质、历史演进、价值体系与社会影响等方面。通过对中体西用、中体中用、西体西用、西体中用等文化观念的深度解读,揭示两种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之处。从哲学、社会学、历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视角出发,探讨在当代社会如何理性抉择与创新融合两种文化,构建既传承本土精髓又吸纳外来优长,既契合时代需求又彰显人类文明共性的新型文化生态,为全球文化交流互鉴及人类社会和谐进步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南。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1-11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乃是一种新的本体论或“世界视域”的开启或转变,是马克思本体论的奠基之作,这最为深刻地体现于马克思在其中所赋予“自然”一语的复杂含义之中。这一含义复杂的“自然”观念不仅是马克思哲学变革之“诞生地”,而且如果将之放置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世界历史过程中来看,它同时亦构成或开启了通向作为中国传统哲学总纲的“三才主义”之源头或开端。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4-10-15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中国传统工艺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跨文化传播在提高国家软实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一带一路”倡议为背景,对我国传统工艺跨文化传播意义、战略、基础及当下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符合时代契机的传播平台、路径与推广方式,实现中国传统工艺在新时代的创新型转化、创新性发展,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最大化效率,旨在为我国传统工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传播提供参考,为实现“文化强国”提供重要支持。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发布时间: 2025-01-19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四川美术学院的中国画发源广泛,教师队伍中既有各大专业院校培养的专门人才,也广纳社会贤能,成就了中国画在四川美术学院的多源并存。从学校创始至今,从事中国画实践与探索的教师们,积极响应学校发展和学科设置调整的需求,广泛地参与到学校各教学岗位的工作当中,从事着不同层次的教学工作;尤其是对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经典研习与传授上,继承中国艺术的伟大传统,并承传这一传统,他们在传统中寻找未来,使得中国画的基因浸润到了四川美术学院发展的精髓之中,为学校不同时期的教学、科研和创作贡献他们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