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智慧城市建设是典型的“强政策驱动”领域,政策优化的关键在于考虑演化逻辑下工具与目标的适配性。基于政策工具理论,构建“目标—工具”匹配分析框架,对国家层面的智慧城市政策进行分析,探讨政策工具的选择与优化问题,重点关注政策工具和目标的动态匹配程度。研究发现:我国智慧城市政策经历了实践探索期、战略发展期和全面提升期三个阶段;总体上,政策工具分布不均、结构失衡,以供给型政策工具为主,兼顾了环境型政策工具,而需求型政策工具明显不足;政策目标的多重性和内在不一致性影响了政策工具的选择,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目标—工具”匹配错位的情况。对此,智慧城市政策工具的选择可以从结构均衡、“目标—工具”匹配度与工具创新等方面进行优化,在工具理性的基础上,通过动态调整,选择面向全目标维度的政策工具组合,形成更加完善的智慧城市政策体系。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05-15 合作期刊: 《教育研究》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把职普融通提升为国家重大教育改革项目。落实职普融通,首先要定义其性质。职普融通问题的关键分歧点在于它是手段还是目的。影响教育体系形成的关键因素是人类的技术。技术影响职业之间的关系,进而影响教育之间的关系。技术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工匠技术阶段、机械技术阶段和人工智能技术阶段。智能化技术促使职业之间的关系由科层化转变为扁平化、网络化、融合化,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成为当前教育体系发展的基本趋势。目前我国的教育体系是在机械技术时代建立的,随着经济社会步入智能化时代,职普融通已成为教育体系改革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职普融通达到理想状态是远期目标,当前的改革目标应更具现实性。职普融通教育体系改革要坚持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这一前提,形成立体化的多层次融通体系,并把增强职业教育的教育性和选择性作为重点。职普融通的实践框架可从课程互设、学校互融、学制互通三个层面进行设计。这三个层面虽然在复杂性上呈递进关系,但改革实践可从任意一个层面开始。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关系 发布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伴随国际大变局的持续深入以及上海合作组织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基于对当今世界和地区局势的认知以及自身内外政策的调整,白俄罗斯对上海合作组织的认知与定位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在白俄罗斯方面看来,上海合作组织已成为世界多极秩序构建的主要支撑之一,是白俄罗斯谋求欧亚地缘政治空间平等建构者地位的重要抓手。白俄罗斯方面希望借助上海合作组织的资源推动本国正在进行的政治改革、经济转型、外交东向调整等议程,实现国家在百年未有大变局中的生存与发展。为此,白俄罗斯支持构建“集体东方”,谋求推动“一体化机制间合作”和“差速一体化”,以凸显自身的地缘价值,并更快地在上海合作组织,乃至整个新世界格局中重新确立自己的位置。但与此同时,白俄罗斯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将是机遇与风险并存,在带来地域突破和更多地区间合作机会的同时,也将潜在地扩大组织内部的分歧增加协商一致的难度。对此,应在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各领域合作的过程中突出组织的特色,增强组织内部的互谅互信,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多边机制及合作模式,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由地区性组织向全球性组织乎稳转型。
分类: 法学 >> 经济法学 发布时间: 2024-12-12 合作期刊: 《财经法学》
摘要:随着数字市场经济规模扩张和市场集中度提升,差别定价、自我优待、搭售、排他性交易、扼杀式并购等垄断弊害开始凸显,强化反垄断的社会呼声渐起。为了有效回应数字市场的反垄断规制需求,我国反垄断法实施政策目标经历了从“包容审慎监管”到“强监管”再到“常态化监管”的演变。但是,过于频繁的政策目标调整,不利于市场主体形成稳定的行为预期;规制不足或者规制过度,都会减损规制的应有效果。如何在提升法律实施对经济变化的回应性的同时,避免不当实施对市场机制和经济活力的侵害,是当下反垄断法实施政策目标优化和制度建设过程中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
分类: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06-04 合作期刊: 《社会建设》
摘要:医联体建设是实现医疗资源合理配置与均衡分布的重要策略,在我国医疗体系改革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以近10 年我国出台的医联体相关政策为研究对象,从“工具—目标—阶段”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发现,当前我国医联体建设政策工具以环境型政策工具为主导,供给型和需求型政策工具数量相对较少,存在政策工具比重失衡现象;政策目标更加偏重于服务和管理协同,在利益和责任协同方面缺乏明确且规范的政策指导;医联体建设各阶段的政策内容整体趋势并未发生显著变化,缺乏创新性和适应性。因此,迫切需要通过调整政策工具结构、完善多目标协同政策体系、探索医联体政策的新模式来突破现有的发展困境,进一步推动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医疗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财政学 发布时间: 2025-04-25 合作期刊: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中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本文通过构建嵌入各类财政政策规则的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测算识别了“一揽子”财政政策工具的创新发展效应,揭示了财政影响创新的内在机理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资本收入税减税政策对私人资本积累渠道的创新具有最为显著的激励效应;生产性财政支出增支政策对公共资本积累渠道的创新产生了最为显著且持续的正向影响;广义消费税减税政策在短期内对产品生产渠道的创新激励作用最强,生产性财政支出增支政策则在长期产生更为持续的积极影响。当面临负向总需求与劳动供给冲击时,财政政策尤其是支出政策总体上应更关注债务稳定目标,提升财政可持续性。据此,应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不断优化财政收支结构,充分释放创新引领的政策效能。发挥生产性财政支出在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领域的补短板作用,为培育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注重消费、资本等领域减税,提振国内需求,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推动政府采购向高附加值的创新产品倾斜,引导创新要素高效流通、向企业加速集聚。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摘要:【摘要】分级诊疗既是五项基本医疗制度之首,又是新医改“强基层”最终要实现的目标,分级诊疗制度落地离不开科学完善的政策体系指引,分级诊疗政策研究有利于剖析现有政策的价值导向和演进逻辑,确保顶层设计与社会进程有效衔接。文章以中央和省级层面出台的分级诊疗政策为研究对象,建立政策工具一政策目标一政策力度的三维分析框架,探究我国分级诊疗政策体系的内部协同性。研究发现,政策工具“供给一需求一环境”协同性较差,强供给、轻环境、弱需求;政策目标“规模一效率”协同性有所欠缺,各阶段政策目标的辐射规模先扩大后减小;政策力度“行政效力一内容效力”协同性较好,制定主体间有较大协同空间;“工具一目标一力度”三要素协同性不足,与现实存在偏差,尤其在推广期和突破期,工具、力度可能无法为实现目标价值提供有力支持。分级诊疗政策文本厘清了医疗利益传输链条中各方主体之间委托代理关系,约束并指导现实实践。因此,要优化政策工具结构、合理把握政策力度、协调工具目标价值、紧随现实调适政策。研究对完善分级诊疗政策体系、推进我国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实现理论与实践双重突破有重要参考价值。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2024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0%,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顺利完成年初制定的5%左右增速目标。展望2025年,全国人口减少、市场预期偏弱、支柱产业调整、地缘政治风险、能源格局变动等国内外因素仍将影响中国经济发展。中国经济自然走势将是供给、需求双收缩的格局,且需求收缩大于供给,整体依然低于潜在水平。房地产风险、地方债务风险、汇率及货币风险、贸易摩擦风险等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在风险点。鉴于此,2025年的政策目标仍需以需求端作为主要发力点,同时,对供给端的稳定运行和市场环境的持续改善提供必要的支持,宏观调控政策组合应该以需求、供给双扩张为主,以市场环境管理为辅。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5-27 合作期刊: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2%,经济运行稳定恢复,预计完成年初制定的增速目标无忧。展望2024年,全国人口减少、技术“封锁”、能源价格波动、汇率波动、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变化等仍将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自然走势将是供给、需求双恢复的格局,并且供给端恢复程度要快于需求端,但仍低于潜在水平。房地产危机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外部经济环境等将成为未来影响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潜在风险点。鉴于此,2024年的政策目标仍需以需求端作为主要发力点,同时对供给端的稳定恢复和市场环境的持续改善提供必要的支持,宏观调控政策以需求供给双扩张的政策取向为主,同时搭配市场环境管理为辅的政策组合。总的看,2024年我国经济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不断集聚增多,我们要增强信心和底气。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人口研究》
摘要:中国台湾地区生育意愿长期低迷,对可负担的托育服务的需求普遍而迫切,但有关服务可负担性的测量及其对生育意愿的影响的讨论尚不充分。基于中国台湾地区“妇女婚育与就业调查”(WMFES)数据,构建托育机构服务可负担性指标,分析家庭托育机构服务可负担政策目标达成情况及个体托育机构服务可负担能力对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台湾地区育龄女性中仅15.36%有(继续)生育意愿,家庭托育机构服务可负担政策目标达成比例约为两成;可负担政策目标设为15%时,达成家庭托育机构服务可负担政策目标对女性继续生育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女性与配偶个人托育机构服务可负担能力每提升1个单位,女性拥有继续生育意愿的概率分别提高51.02%和15.23%。上述实证结果和台湾地区的实践经验为祖国大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托育服务定价制度和落实定价监督与管理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分类: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人口与社会》
摘要:[摘要]通过政府网站和北大法宝等数据库搜索获取江苏省智慧养老相关政策文本,使用NVivo分析软件,从政策工具、政策目标、发展阶段3个维度对经筛选后得到的63份江苏省智慧养老政策文本进行编码,根据分析框架对Y-X轴、X-Z轴、Y-Z轴参考点进行统计汇总。研究发现江苏省智慧养老政策中供给型和环境型政策工具运用较多,需求型政策工具的运用有待加强,此外,具体政策工具中的“人才培养”“资金支持”“金融支持”“税收优惠”和“合作交流”也需重点强化。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1-07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为了解不同政策目标下东北现行数字产业政策工具使用分布情况,从而为未来构建更完善的数字产业政策体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本文构建政策“工具-目标”二维分析框架,对2018—2023年东北三省公开发布的39份数字经济产业相关政策文本进行编码统计与交叉分析。研究发现,东北数字产业政策在政策工具的选择上倾向供给侧发力;政策目标维度则重点关注应用创新层;政策“工具-目标”的匹配程度存在脱节现象。为此,本文提出包括优化政策工具组合、提高政策工具精准性、建立区域政策联动机制、加大财税资金支持力度、革新数字人才培养机制等政策建议,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