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12-12 合作期刊: 《红旗文稿》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以深邃的思想内涵和宏阔的 战略视野,科学回答了为什么要建设教育强国、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怎样建 设教育强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刻领悟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意义,认真落实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 任务和重大举措,以实际行动书写教育强国建设的新时代答卷。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2-21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摘要: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在第60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大会”上,与会领导和专家汇聚一堂,总结我国建设教育强国的进步和成就,分析面临的形势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探讨如何发挥高等教育功能优势,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助力。与会领导和专家普遍认为,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应深刻认识教育强国核心要义,以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为抓手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全面理解教育强国时代特征,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准确把握高等教育使命方向,助力推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发布时间: 2025-01-03
摘要:“教育强国视域”表达的是一种认识论的立场,意味着研究者以教育强国为规划教育事业、开展教育研究的背景、视野与立场。一旦启用,“教育强国视域”的思维特质就能够自然地显影,教育研究也因此别具一格。具体来说,“教育强国视域”具有全局性质,它以强国为立场,以教育为主阵地,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其次,“教育强国视域”具有工程实质,它以强国为目标,以教育体系为关键,统摄教育事业的全程和全方位;最后,“教育强国视域”具有操作意味,它以强国为标准,以教育要素为对象,最终落脚到可跟踪、可追溯、可操作的教育指标。教育强国视域下开展教育研究,要求研究者“见树木更见森林”,理顺宏观和微观的关系链;要求研究者“有战术更有战略”,找准理想和现实的着力点;要求研究者“治当下更管长远”,描绘出教育发展的事业蓝图。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4-11-13
摘要: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在构成教育强国建设的“六力”体系中,思政引领力占据着举足轻重的首要地位。深入探讨并深刻理解思政引领力在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发挥引领作用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具体实现路径,不仅是一个理论上的迫切需求,更是实践层面的重要课题。这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的探讨,对于在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宏伟蓝图中,高效聚合社会资源与智慧,顺利达成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无疑具有深远而重大的价值与意义。它不仅关乎教育事业的繁荣兴盛,更直接影响到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与竞争力。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发布时间: 2025-04-26 合作期刊: 《大学教育》
摘要:教育家精神蕴含着崇高的教育追求和深厚的教育智慧,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道德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新时代师资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师范生作为中国教育事业的接班人,肩负着改革和发展未来教育事业的使命。将教育家精神融入师范生培养过程,有利于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构建,提升教师后备军的综合素质,进而夯实中国特色教育强国的基础。要建构教育家精神引导下的师范生培养体系,可以从专业教育与师范教育贯通式教学内容、线上与线下贯通式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贯通式教学方法、学与教贯通式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改革。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发布时间: 2025-02-21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摘要: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是教育的时代责任。支撑强大的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是教育强国的核心特征。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是高等教育,建设教育强国关键是建成高等教育强国,服务是高等教育的本体使命和根本方向。在教育强国建设过程中,产教融合获得了新的时代意义,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旋律。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发布时间: 2025-02-14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摘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本文首先明确了教育强国的含义与内涵,并据此分析教育强国的目标,最终针对教育强国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4-11-23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育强国战略的实施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必将成为实现教育强国战略的关键环节。农村教师作为农村教育的主力军,其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农村教育的发展和教育公平的实现。然而,当前我国农村教师培训过程中仍存在失范、失礼、失真、失责、失效的培训规划流程、培训教师个体、培训教师选派、培训组织管理、培训监督评价等问题,影响了培训效果。规范、提升、构建、深化、创新我国农村教师培训效能的精准性、质量的实效性、体系的公效性、改革的系统性、监评的标准性,不仅有助于增强农村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教育能力,还对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实现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4-03
摘要:提升教育强国的思政引领力是一项系统工程。运用系统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分析思政引领力的要素结构,可知思政引领力由主体要素、客体要素、内容要素、目标要素等多项要素构成。各要素紧密围绕思政引领力谁来引领、引领谁、以何引领、引向何处的基本问题,深刻揭示了思政引领力这一复杂系统的内在结构与运行机理。推进思政引领力系统的实践优化,需要遵循系统的动态性原则加强前瞻性思考,把握系统的整体性原则加强全局性谋划,践行系统的协同性原则加强整体性推进。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创新人才教育》
摘要:加强教师培训,提升基础教育教师整体素质和教书育人能力,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必答题”。合肥一六八中学着力研究教师的专业发展特点,将教师发展分为几个连续的阶段,聚焦不同发展阶段教师应具备的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赋予教师特定的职业发展任务,实现分层、分级培养和管理。学校按照乐道教师、致远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领军教师五个层级,设计“六个一”项目,并以考核评价为手段,凸显专业发展的培养实效,形成层级+项目的普通高中教师发展双轮驱动格局。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3-03 合作期刊: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摘要:把道理讲活是新时代推进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硬核任务。这一命题源于建设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生发于引领时代新人全面发展的迫切诉求,是讲深讲透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支撑,对提高思政课程的知识传播力、理论阐释力、思想引领力和价值涵育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把高校思政课道理讲活遵循“信息—知识—价值”的层级拓展逻辑,其中注入鲜活信息是基础,灵活教授知识是关键,激活内在价值是根本。把高校思政课道理讲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维发力,可引入多元主体、构建协同育人体系,借助数字技术演绎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深化课程实践教学、提升具身认知的价值。
分类: 教育学 >> 成人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1-03
摘要:现代新农人培育是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教育强国建设与现代新农人培育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教育强国建设能够赋予现代新农人培育资金、政策和制度优势,现代新农人培育能够赋能教育强国建设资源要素的整合。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要培育新形象、新思维、新素养的现代新农人还存在培育标准缺失、培育理念陈旧、培育模式单一的现实困境,需要以科学先进的培育理念引领现代新农人培育改革、以信息技术助推现代新农人精准培育、以制度建设提升现代新农人培育效能。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12-31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摘要:法典化思维是一种综合性、体系性、集成化考虑法律问题的方法,这种思维普遍地体现在法治实践之中,其内容包括了体系思维、融合思维、用户思维。 面向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伟大奋斗目标,以系统观念处理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的关系,就需要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方面的教育法治体系建设上运用法典化思维去提炼、分析、解决法律问题,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一揽子、系统性地推进教育立法,全面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推进教育法治现代化来筑牢教育强国建设的保障根基。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4-15 合作期刊: 《前线》
摘要: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这“六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六大特质”。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与人才的集中交汇点,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发挥着龙头作用。“六力”建设明确了高校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指明了高校深化综合改革的实践路径。新时代,高校要明确目标,深化改革,“六力”并举,看力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特质,为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凝心聚力。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创新人才教育》
摘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支撑。而小学作为基础教育的出发点、生长点,是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供沃土、播种子、打底子的重要奠基阶段,对夯实拔尖创新人才发展基础至关重要。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在推进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奠基道路上,逐渐形成“三学”发力、“三教”耦合、“三方”协同的培养模式,涵养了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优质生态。
分类: 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05-30
摘要:教学研究是提升教学质量的路径,在我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研员是教研活动的引领者和指导者,其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关涉教学研究的质量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及其研究是生活化活动,教研员的专业生活状态影响着他对教学的理解和教学指导水平,深入研究教研员的专业生活是揭示教研员工作内涵、探讨教研员专业发展方向的重要路径。时间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基本保障,空间是开展教研活动的条件,关系是开展教研活动的机制,以此为框架是讨论教研员专业生活的理想逻辑。教研员与教师之间是双向互动关系,他必须得到教师的认可和接纳才能对教学产生影响,他要能够通过自身的示范引领构建出学术共同体,组织大家为共同的价值目标而努力;教研员自身的行动是高质量专业生活的最重要内驱力。教研员要有坚定的教学信念、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精深的专业知识、强大的反思和专业指导能力,它们构成教研员专业生活的核心内容。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3-26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以“六力”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内涵,其中思政引领力居首。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共同构成思政引领力的科学内涵。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建设具有强大思政引领力的教育强国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需要、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现实需要。以思政引领力推进教育强国建设,需要树牢政治导向、坚持核心引领、强化实践探索,充分思政引领力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导向作用,推动教育强国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4-12-10 合作期刊: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摘要:以系统集成观念建强思政课课程群是当前进一步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建设路向,这与推进教育强国战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改革内在统一。从系统论的视角出发,应在理念、结构、着力点的认识和选择方面秉持一定的问题意识:一是各门课程的简单加和并不自然构成课程体系,因此首先要构建一个内部要素相互连接、内外信息有机联动的开放性系统;二是各门课程的前后衔接并不自然构成思政教育的学习进阶,因此还需理顺先修与后修、理论与实践、融入与贯穿的协同机制;三是各类建设主体的共同发力并不自然带来效能提升,应统筹考虑学校、学院、教师三类主体的创新着力点,从而产生系统集成效应。“构建开放系统—设计协同机制—激发自主创新”或能为思政课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一条整体性的改革路径。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4-12-06
摘要:强国先强教,强教先强师,物理教育回应高质量教育发展,需要以高素质物理教师队伍为重要基础.在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决策背景下,要深刻把握高素质物理教师队伍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内涵解析.回归于物理的学科特性,高素质物理教师队伍建设的价值旨归体现在以物理教师核心素养为价值起点、以物理教师实验能力为价值导向、以物理教师成长活力为价值目标.培养建设高素质物理教师队伍,要坚持党对物理教师教育的全面领导、树立物理教育家精神的渗透引领、创设物理教师实验的支持体系以及营建物理教师多元的成长环境,以物理教师之强助推学生之强,以学生之强夯实国家之强.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4-15 合作期刊: 《前线》
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一2035年)》对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进行了顶层设计与制度安排,是我们党对教育强国建设规律性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凸显了教育强国建设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地位,明确了改革贯穿教育强国建设始终的实践要求,是规划教育强国建设的纲领性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