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河北学刊》
摘要:法学上的基础公理是法学研究中常引以为据的基本原理,它成为推导法律理论、评判法律得失、引导法律进步的先导性理论。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人乃尊严的存在、人是理性的动物、人有自利的本性、人为独特的个体是人们普遍肯认的基础公理,也是法学研究中必须予以尊重和接纳的法学基本原理。从法学上而言,人作为尊严的存在,要求所有法律制度的出发点均应以维护、捍卫人的尊严作为根本的出发点;人具理性,法律应当以保障人的自由、自主为己任,将自治作为法律行为的制度根基;人有自利的本性,法律必须通过予人利益的诱导方式促成人们执行和遵守法律;人作为独特的个体,一方面要在法律上按照平等的要求设定人们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另一方面又必须为人的独特性留下相应的法律制度安排。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4-06-06 合作期刊: 《审计研究》
摘要:本文立足于审计是国家治理体系监督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定位,提出审计围绕党和国家大局发挥着监督保障、促进管理、预警惩治、推动改革四大功能,与其他监督形式相比,审计具有独立性、专业性、综合性和权威性强等独特优势。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审计机关要更好发挥独特作用,必须坚持和不断强化三项重要保障机制,即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专司经济监督职责定位、做深做实研究型审计。最后本文提出,立足特派办自身职责定位,推动审计发挥在党和国家大局中的独特监督作用,要解决好“审计作为”与“审计地位”不相适应这一主要矛盾,并从加强政治建设、提高审计质量、改进研究方法、深化队伍建设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国共产党历史 发布时间: 2025-04-16
摘要:北大红楼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酝酿建党、培育革命骨干力量、点燃中国革命火种等重大活动中,已形成自身的独创价值,尤其在创建中国共产党中作出独特贡献,创造出中共党史上多个非常重要的“第一”,北大红楼由此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史上铸就开创性的独特地位。考察中共的创建史和早期中国革命史,发现北大红楼贯穿着一条内在的价值逻辑,即北大红楼从具有独创价值,到作出独特贡献,再到铸就开创性的独特地位。此逻辑演绎北大红楼的内在灵魂,高扬北大红楼的建党精神,体现中共建党时注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展现启蒙国民思想,呼唤民族觉醒和开创中国革命的光辉起点。北大红楼既凝聚建党先驱的精魂,而且成为建党的一个不朽图腾,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1-09 合作期刊: 《廉政文化研究》
摘要:中国特色反腐败之路,既是对党的十七大提出“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继承发展,又是对新时代反腐败斗争取得历史性、开创性成就的集中凝练,更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反腐败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一大创举。勇于自我革命的领导力量、科学完备的指导思想、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集中统一的领导体制、系统治理的战略理念、坚如磐石的决心意志、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先进丰厚的廉洁文化、鲜活彻底的话语体系、纵深推进的国际战场,是中国特色反腐败之路的独特优势。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总结和发展中国特色反腐败之路的独特优势,对于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道路的必然性,即中华民族必然要在把握中华文明连续性中选择发展道路,在把握中华文明创新性中坚定道路自信,在把握中华文明统一性中深化道路认同,在把握中华文明包容性中拓宽道路视野,在把握中华文明和平性中彰显道路文明。中华文明中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价值取向,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深刻影响和塑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观、民本观、经济观、生态观和世界观。中国道路中蕴含的文明理念、文明实践和文明追求,凸显了其在“人本逻辑”“和谐共生”“和平发展”“共同富裕”“协调发展”等方面相较于西方道路的独特优势。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03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虚拟代言人在营销沟通中担任重要角色,但以往研究多关注各项拟人化特征对广告效果的影响,鲜有对消费者的独特化需求特质如何影响虚拟代言人沟通效果的研究。通过三个实验研究,考察两类代言人(虚拟代言人与真人)与消费者独特化需求水平(从低到高)交互作用下的广告说服效果。研究一表明:不同代言人类型的广告说服效果受消费者独特化需求水平的调节,其中高独特化需求的消费者对虚拟代言人的反应更积极。研究二进一步发现:独特化需求和代言人类型的交互作用是通过积极情绪作为中介路径,进而提升广告说服力。研究三加入品牌类型(奢侈品牌与大众品牌)作三阶调节效应检验,结果显示:虚拟代言人在大众品牌广告中,对高独特化需求的消费者说服力要比真人代言人的说服力更强;然而这种调节效应在奢侈品牌广告中差异不显著。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3-20 合作期刊: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从领导力量、规模体量、发展布局、世界意蕴等维度破解了西方现代化发展的桔,形成了具有领导力量的先进性、受益群体的广泛性、发展方式的系统性、发展道路的包容性等独特优势。中国式现代化独特优势的生成,源于我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实践探索,坚持人民性这一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本质属性,坚持对西方现代化的批判、借鉴与超越。新时代新征程,必须聚焦发展实际,把握发展态势,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方向性、协调性、开放性、创新性上下功夫,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优势,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新境界。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4-15 合作期刊: 《学习与实践》
摘要: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作为人类文明史上一种新的精神文明形态,既呈现在中华民族的现代化探索历史之中,又开显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之中,经历了自近代以来从“世界之外”到被迫卷入“世界之内”的精神被动,再到从“世界边缘”逐渐走向“世界中心”的精神主动。就其生成而言,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互融通,结合中国式现代化丰富实践,不断升华凝练的现代精神文明成果。从其本质来看,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遵循特定的内容框架和运行逻辑,有着鲜明的内在特质、丰富的构成要素和强大的演进动力。由其价值指向和时代使命而论,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不仅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主体支撑,而且担负着引导人们同落后的传统观念彻底决裂并构建完全主动的观念世界的历史任务,进而在人的精神世界的自我塑造与自我超越中探求并坚守一种崇高而深远的精神守望。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发布时间: 2024-12-12 合作期刊: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既是历史实践的产物,又是中华文明发展进步的必然。中国式现代化在创造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有机统一的新的文明形态的同时,也孕育、塑造、彰显着独特的文明观,赋予自身以鲜明的文明标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标识,主要展示在“人民中心”“协调发展”“和平互惠”“自信自强”等方面。中国式现代化塑造并蕴含的文明观,在本质规定、主体内容、视域向度、路径遵循等层面得以体现,深刻反映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境界和文明精髓,深刻揭示新的文明形态的基本面貌和价值追求。在当代中国,中国式现代化与新型文明、新型文明观互为借助、互为映现、合力共为,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具有重大创新意义,对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引领作用。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4-03
摘要:世界观生成于现代化实践并为其提供观念先导。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是西方现代化世界观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它积极关注人的主体性,提倡人的自由、理性、平等与个性解放的“应然”指向,是欧洲封建神学对人的遮蔽的“祛魅”。但西方现代化在确立现代性的根基上,形成了理性与资本的深度共谋关系,以此构建抽象普遍性与单一同质性的现代化世界,造成了人、社会与自然的单向度发展,招致了西方现代化世界观“应然”与“实然”的脱嵌和悖谬。基于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中华文化的精神基因相结合而孕育的中国式现代化独特的世界观,是对西方现代化世界观的扬弃与超越。这种独特世界观在人、社会与自然维度上分别坚持人民性的价值旨归、对内协调性与对外利他性的发展追求、共生性的生存基点。因此,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破解了人片面发展的现象、现代社会“强国必霸”“文明冲突”的幻象及人与自然矛盾的乱象,渐趋走向了人的类本质复归与全面发展、社会的协调稳定与和平发展、文明互鉴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开创了现代化新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1-23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解决隐性饥饿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促进消费者对作物营养强化食品的消费,而作物营养强化食品是否被消费者广泛接受的关键在于其营养含量的高低。为探究营养比较和信息解释水平对消费者作物营养强化食品选择的影响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采用情景模拟实验法,通过设计三个实验对上述问题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当相对营养比较与信息解释水平匹配时,消费者对作物营养强化食品的购买意愿更高。此外,研究还揭示了感知独特效用的中介作用以及健康意识和调节定向的调节作用。由此建议,食品企业在进行作物营养强化食品宣传时,要根据不同产品的营养素含量采用不同的解释水平信息,并有意识地提升消费者健康意识、激活消费者的防御倾向。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06-05 合作期刊: 《学术月刊》
摘要: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破解社会主要矛盾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基于国际视野来阐释中国城乡融合发展问题,可以发现中国城乡融合发展是理论逻辑与本土特征相互作用的结果。从时序意义上看,中国城乡关系正由割裂对立走向融合发展,但二元结构失衡问题仍然存在。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城乡融合发展遵循一般规律,但农业农村发展绩效、城乡发展差距等维度呈现的独特性更值得研究。人多地少的禀赋条件、本土化的要素组合方式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等,是形成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独特性的关键因素。新时代中国推进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城乡融合发展应注重四个方面,即:客观评价和准确把握其历史方位,立足国情和制度背景选择其实践路径,增强政策的组合功能和制度之间的协同效应,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4-01
摘要:在时代的壮阔征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工会前行的道路,为工会在新时代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引看工会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独特作用,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制度的显著优势。深入研究这些论述,是理解当下工会工作使命与方向的关键所在。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5-04-25 合作期刊: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词教”观念长期以“诗教”之附庸存在。从清代起,“词教”观念经历了依附、独立、升华的过程。依附阶段,阐发“温柔敦厚”宗旨为主,发掘出“词教”之离合性特征;独立阶段,张惠言确立“词教”宗旨为“意内言外”,包世臣继之正名并强化,周济则扩展其思想内涵与表现方法;升华阶段,谭献发现了“词教”的“乐教”内涵。“词教”独立化过程交织着“政教批评”与“文体秩序”的演进理路。从前者来看,“词教”先后受清代文化政策、今文经学、“乐以节情”观念影响;从后者来看,“词教”独立性的发展体现了“词”在“文体秩序”中的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