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益《西湖杂感》的“记忆”书写及时空层叠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顺治七年五月,钱谦益在杭州写下二十首《西湖杂感》组诗。诗中关于“记忆”的书写展现了复杂的时空层叠状态。钱氏将关于杭州的书写与南京相联系,指向了衣冠南渡的记忆,并将“衣冠南渡”一词进一步赋予了汉民族精神文化的象征以及清朝剃发改服的指涉。诗中所书写的山脉与建筑都被蒙上了明清之际的易代观感与反清复明的遗民心态,显现诗人对英雄人物的呼唤以及天道好还的循环史观。诗中对友情 与爱情的美好追忆,最终都落脚于钱氏关于亡国与降清的核心记忆,并带有集体记忆的意蕴。随着记忆不断侵入现实,现实亦不断勾连记忆,在这种时空层叠的呈现中,钱谦益《西湖杂感》无疑为我们展现了曾经的此中之人在处理“记忆”时的复杂心绪。

  • 明代北京保卫战若干史事考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3-24

    摘要:于谦之子于冕所撰《先肃公行状》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归功于于谦一人,这种书写得到后世史家的普遍认同。然而,诸亲历其事者李贤、刘定之、叶盛甚至于谦本人所撰写的官私史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其实是明景帝君臣群策群力的结果。这主要体现在五件史事上:第一,“谏阻南迁”的主导者是宦官金英等人;第二,“朝堂定乱”的主角是景帝本人;第三,景帝全权主持战守事宜,于谦是景帝的重要助手,大将石亨与于谦政治地位平等;第四,明军杀敌战果有限,但是景帝君臣凭借毅力和智慧坚守城池,迫使也先仓促撤军;第五,英宗、景帝兄弟无意间的相互配合促使明军擒获叛阔喜宁。

  • 之美学思想对当代中国油画创作的启示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发布时间: 2025-01-19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朱谦之的“唯情论”“宇宙美育”思想为当代中国艺术家提供了深邃而有启发性的思想体系。本文以朱谦之的“唯情论”和“宇宙美育”思想为理论核心,讨论了“真情之流”蕴含的“真情”与“直觉”、“宇宙即我,我即宇宙”蕴含的“人和于天”与“以美为本体”的自我修养,对当代中国油画创作思想的借鉴启示。结论提出,当代中国油画家们应以朱谦之美学思想为鉴,通过对创作的深入思考和对审美观念的深入研究,建立起明晰的审美认知体系,开启自己的创作灵感。

  • “ 横向超越” 与现代人类“ 逊”美德之培养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4-12-08 合作期刊: 《船山学刊》

    摘要:张世英在通贯性地考察了西方哲学史上“纵向超越”的形上学之后,发现这种类型的形上学易于将丰富的现实世界抽象成具有“同一性”的概念。他综合后现代西方哲学中“在场”与“不在场”的思想观念,并结合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观念,提出了“横向超越”这一新的形上学,让人们通过这一新形上学思想来把握重重无尽同时又有普遍联系的丰富而具体的世界。这一新形态的哲学形上学,对于当代人而言,可以让我们更加真切地认识到世界的无限性和个体的有限性。“万有相通”这一思想观念的引导,可以使当代中国人在现实世界面前保持一种真正知性与德性上的谦逊,进而逐步形成一种既具有进取心,又能真诚地保持谦虚的美德。

  • 之美学思想对当代中国油画创作的启示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发布时间: 2024-07-07

    摘要:朱谦之的“唯情论”“宇宙美育”思想为当代中国艺术家提供了深邃而有启发性的思想体系。本文以朱谦之的“唯情论”和“宇宙美育”思想为理论核心,讨论了“真情之流”蕴含的“真情”与“直觉”、“宇宙即我,我即宇宙”蕴含的“人和于天”与“以美为本体”的自我修养,对当代中国油画创作思想的借鉴启示。结论提出,当代中国油画家们应以朱谦之美学思想为鉴,通过对创作的深入思考和对审美观念的深入研究,建立起明晰的审美认知体系,开启自己的创作灵感。

  • 狂者与乐教:《论语》“侍坐”章曾皙鼓瑟之教化哲学及启示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4-22

    摘要:《论语》“侍坐”章在记录曾皙所言之志之前,特别增加了“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和“异乎三子者之撰”两句描写。看似客观无奇,实则不留痕迹地刻画出了人物的性格与现实场景,是把握曾皙之志之真义以及全章主旨的重要节点。其中关于“希”“铿”“撰”三字的训释古来异义良多,通过对比分析,可以较为合理地解读如下:“希”是对鼓瑟之弦音渐弱的描写;“铿”是因瑟与桌几骤然碰撞而产生的声响,又因琴体共鸣而余音袅袅;“撰”应为“僎”与“譔”的统一,前者指子路、冉有已然“能之”而专“具”的“才”干,后者为公西华虽未全然掌握但表现为“愿学”而受于孔子的礼乐之“专教”。进而可知,曾皙所谓“异乎三子者”,与其说是仅仅在做价值高下之对比,毋宁说是在直陈所言之志的属性之不同。亦即曾皙之志是辅天子行雩祭之礼而事天、平天下,而前三子则偏居、固着于治天下之内的具体一隅,是整体与部分的“异乎”。正是这样一种运用诗性的话语所阐扬的非为“小相”而志在“大相”的孔门形下施政理想最高阶,才是引发孔子“喟然与点”之“叹”的形上思考之中介。据此而言,曾皙在“侍坐”章中的行状与言辞,被刻画得潇洒且自信,是一种既非过谦亦绝无自负的直抒胸臆的“鲁之狂士”之气象。

  • 论风险预防原则在环境司法适用中的抑性

    分类: 法学 >>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发布时间: 2024-06-14 合作期刊: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风险预防原则在当下环境法中的司法适用,游走在能动与谦抑之间,且呈现出过度能动倾向。“谦抑性”是对风险预防原则适用“分寸”之理论回应,其法理基础可从风险预防原则的规范基础、固有局限以及司法属性等层面予以诠释。风险预防原则在环境法中适用的谦抑性可被解构为“补充性”“有限性”“温和性”和“内敛性”四要素,由此推理出风险预防原则在环境司法中谦抑性适用的制度框架:在实体上,应促成风险预防原则在环境法典上的体现,只有在对照生态环境风险标准的前提下存在科学不确定性时,方能动用风险预防原则,其适用遵循整体温和的类型化理路。在程序上,诉讼推进阶段下的司法适用应严守职权探知界限,配置阶段化举证责任和类型化的诉前程序;案件裁判阶段下的司法适用不得超出认定事实范围,同时应对援引的风险预防原则附加适用理由。

  • 论应受行政处罚行为构成的原则与例外

    分类: 法学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发布时间: 2024-08-15 合作期刊: 《法学家》

    摘要:构成要件该当性是应受行政处罚行为构成的基础条件之一。是否以危害结果为必要,是确立构成要件该当性的关键。危害结果指向具体行为对象,是现实的,既包括实际的损害,也包括可能的危险。以危害结果为必要的应受行政处罚行为即结果不法,不以危害结果为必要的应受行政处罚行为即行为不法。行政处罚原则上要求令行禁止。行为不法是应受行政处罚行为的常态。基于行政处罚的谦抑性,结果不法是应受行政处罚行为的例外。争议较大的正当行为、不正当行为以及正当性存疑的新兴行为与危害结果叠加,构成结果不法。争议较大的正当行为叠加实际损害构成应受行政处罚行为。不正当行为与正当性存疑的新兴行为叠加现实危险构成应受行政处罚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