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5-04-22 合作期刊: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茅盾的连载小说《少年印刷工》在1936年《新少年》半月刊连载,描写辍学的中学生赵元生先后在造纸厂、印刷所吃苦耐劳工作的境况,反映出抗日救国背景中国民的坚韧性格和不屈的追求。作品以十五岁的赵元生学求职的经历为基本叙事结构,展现了赵元生聪慧好学、勤奋上进的形象。另外,这个故事能使小读者得到有关造纸、印刷的科学知识。在连载过程中,小说共配19幅插图,在以图释文中形象地阐释了小说的意蕴。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5-04-21 合作期刊: 《中国韵文学刊》
摘要:《唐诗绝句赘笺》是南宋遗民胡次焱在谢枋得注解《漳涧二泉先生选唐绝句》的基础上所做的补注。因该书在国内流传不多,所以学界对其学术价值还未引起足够重视。通过文本细读和对比研究发现,胡氏对诗歌的注解具有长于考证、诗史互证、以《易》解诗和知人论世的特点。胡注的学术价值不仅体现在修正了谢注的不足,还体现在其自身所具备的珍贵史料及诗学文献价值。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档案学通讯》
摘要:唐代令书制度的完备有一发展过程。高祖时期,令书可与“诏救并行”。贞观十九年,太宗初定令书“礼式”,主要针对的是太子处分论事之书,皇太子画“令”与“日”,位置在“宣奉行”前,参照的对象是有御画的敕书。《唐六典》所记载的令书制度,在高宗时期即已修改、完善,与贞观令书已大不相同,太子御画,改为先画“日”,在“宣奉行”前;再画“诺”,在左春坊官员覆审后,取则的对象是制书。唐代令书制度的前后变化,不仅体现在御画内容上的不同,还反映其文书形态和运行机制的差异。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专门史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摘要:唐代后期出现在财政领域的虚估问题,是学界一直讨论的热点之一。虚估率先产生于盐利權率中,其价格标准是匹绢四千文。随着两税法的实施,绢帛价格的逐渐降低,政府出于减轻百姓赋税负担的目的,将虚估引入到两税征收中,与此同时降低了其价格标准,将其调整为匹绢两千文。两种价格标准不同的虚估共同存在于唐代的财政收支中,影响着唐王朝的财政经济。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浙江学刊》
摘要:中晚唐推行的两税法不仅与儒家政治理念相左,而且加重了中下层文士与百姓的生存压力。如此以至于儒学迅速衰落,并导致中下层文士与官方存在隔阂而亲近百姓。这些社会变迁又进一步使得诗歌出现了写自身苦难及写他人苦难两种创作倾向。生存压力及儒学衰落,已经无法再规范贫士们做到安贫乐道,因而出现了写自身的倾向——苦吟派。切肤之痛又使他们更能感知两税法残虐下广大庶民的痛苦心声,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已经无法再克制其愤怒情绪,因而出现了写他人的倾向——写实派。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专门史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摘要:大木这一特殊资源,将明代西南边疆与中央紧密联系在一起。明代频繁兴修宫殿,为此多次在四川、贵州、湖广三省发动大木采运。为完成这一任务,明王朝建立起一套包含大木总督与三省各级官员的组织管理系统。府县佐贰官具体负责勘察、采伐、拖运、积放、解运等各个环节,巡按、科道官员负责经费分配,并监察官员,大木总督则对这套组织架构进行统筹监管。大木采运所需巨额经费的筹集是主管官员必须面对的最为棘手的问题,一般优先动用省内赃罚银等无碍钱粮及存留各部料银,不敷使用时,还会利用摊派、捐纳、挪用中央各部经费与请求其他省份协济等方式。大木采运经费来源的多元,使其对财政的影响超出西南,辐射至全国。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汉语言文字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邯郸学院学报》
摘要:词汇是语言研究的出发点和核心,《训话散论》以上古汉语词语、近代汉语词语、陕西方言词语、词书研究、专书研究与训话教学分编,虽名曰散论,实则各编论域相对集中,又贯穿了以词汇为中心的研究思路,在词汇的系统性研究、新词新义考证等方面多有创获,突破了以往单个词语考释和单纯文献词义训话的传统,更关注词汇的发展变化,以及活的方言俗语的佐证;此外,该著不仅重视理论研究,还重视训话学的应用,深入挖掘训话学对辞书编纂、典籍研究和汉语教学的实用价值,真正体现了训话学的独创性和实用性。在研究方法上,融词汇训话和语法修辞于一炉,并运用穷尽性定量研究的方法和语义场的分析方法,考证大量一手材料,体现出训话研究的“细”和“实”。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太平洋战场和我国华北敌后战场的联动关系、日方扫荡与中方反扫荡的互动关系,是学界有待进一步 深挖的重要课题。通过考证日方的各类侵略计划、比照中日双方的战史资料可以看到,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初,华北 日军曾根据局势的变化对其侵略政策进行过两个阶段的调整,此种调整非但没有收缩战线或采取守势,反而进一步加 紧了对根据地的扫荡。同时,为充实其重要物资和战略资源以推动东南亚及太平洋方面的侵略,日军行动还进一步体 现出了浓烈的掠夺性质。1942 年上半年,日军先后对山西、河北的根据地发动扫荡,其间隐匿包围、掠夺摧毁,“三 光政策”骤然升级。对此,中方军民立刻作出反应,采取高度重视、觅机反制、发动群众、发展民兵等相应对策,不 仅成功完成了反扫荡任务,亦为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中古时期的咏物赋中,南方之物往往具有“殊方异物”的性质,以往人们多将视角集中于魏晋南北朝,唐代文学中则关注不多。唐代咏物赋中的“南物”,在继承六朝贡物文学传统中“殊方异物”的性质外,于科举贡士的语境下,衍生出“贡物”与“贡士”的类比关系。更重要的是,随着文人履迹南方、切身知识经验的增强,赋中南方之物逐渐由“殊方异物”转变为“身边信物”,文人的类物比兴更加多元,为唐代咏物赋带来新变,这也在客观上更新了自诗骚以来建立的南方感物文学象喻系统。唐代南方物赋的多元面相,呈现出大一统政治文化下“正声”和“变声”相交织的赋文学图景,可视为唐赋对楚骚、汉赋美刺传统的延续和复归,而非“中衰”。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5-02-17 合作期刊: 《中国韵文学刊》
摘要:作为体现“词乐文本”的要素,宫调、曲名及相关的文本形态,是支撑《尊前集》作为“早期词集”而非南宋或明朝人重编的内证。《尊前集》所见“中吕调虞美人影与《南唐二主词》之编次”“唐词(曲)与琵琶调”“清平调的调性与犯调”等,涉及燕乐宫调的流衍、转调、琵琶调与犯调等音乐问题;“大石调歌头可补大曲曲文之未备”“忆仙姿之错简与古记异名”“清平乐五首与宋明人不重未见《尊前集》”等,则是对于《尊前集》所见早期词体的曲调与曲体之探讨。从唐宋时代的音乐、历史、文学、文化、语言等多个角度所做的考释,最大限度地呈现了《尊前集》作为早期词集的文本特征。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4-06-05 合作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以诗歌为载体反映灾难以及寄托对罹难者的哀思,是历代文人叙写的重要主题。由于疫灾的突发性和扩散性导致的急遽危害往往持续叠加,此类述哀诗的抒情饱和度超出寻常,叙事进路亦显曲折而盘桓,是灾难书写中较突出的一脉。晚清闽台地区疫灾多发,是特殊的气候因素与战乱频仍共同作用的结果。借由郑孝胥述哀组诗及其时空叙事,林豪《逐疫行》的寓言叙事与社会隐喻,许梦青《苦疫行》、洪纟需《检疫叹》等以乐府形制直切现实,在持守与新变、曲直与隐显的消长中,可见晚清时局下诗歌书写疫灾、介入公共社会的多重向度。无论是叙事模式多样化中呈现出的结构性演进,还是《叩阍辞》直斥当道流露出的抗争精神,都彰显着近代光芒。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4-05-17 合作期刊: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赴任序是赠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的赴任序多为饯别宴集诗序,为赴任者美德业、延声誉。北宋时期,古文倡导者秉承“文以明道”的宗旨创作赴任序,不仅展现了士大夫对时政的关注,也使政论化与义理化的创作范式日趋成熟。随着理学影响的深入,南宋诸儒将修己与治道紧密结合,儒学价值观被建构为政治伦理贯穿于赴任序创作中,成为宋型文化内在转向的时代书写。在创作艺术上,叙议并存的双重文体特征使赴任序更易于吸纳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展现宋代士人的政治理想和精神风貌,从而使赴任序的思想内容不断深化、艺术形式更为丰富。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5-02-17 合作期刊: 《中国韵文学刊》
摘要:东亚汉诗史第三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办。本届会议立足于宽广的文化视野,深入探讨了东亚汉文化圈中各国汉诗创作的文学互文性与文化互融性。参会论文基于多元化的研究视角,持续挖掘、呈现丰富的文献资源,推动东亚汉诗史研究不断迈向新高度。东亚汉诗史的研究,是历史观与文化观相互渗透、交织共生的多维研究。它要求我们既要认识到东亚各国汉诗作为域外汉文学的研究重点,发掘其在东亚汉文化圈中的独特价值;又要将东亚汉诗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照,在与世界其他文学的互鉴过程中呈现其异质性,从而全面深刻地把握东亚汉诗史的发展脉络。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文艺学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台港澳及海外华人的比较文学在我国比较文学史上具有特别的意义。建构严谨完整的比较文 学史,梳理与考察对应的四种比较文学及其诗学传统,需要把中国大陆作为比较的基点,聚焦台港澳地区比 较文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代表性研究成果及研究特点;同时,还要把海外华人的比较文学作为第二个比较 的基点,围绕中西比较诗学理论体系、中国抒情传统的开创和研究,以及跨学科视野下的中国文学研究三个 层面,梳理海外华人比较文学的成就及特色。在厘清以上两方面脉络的基础上,重点辨析台港澳及海外华人 比较文学的诗学传统,尤其是“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文学比较之于比较文学”“中国抒情传统之于跨文化 研究”等重要议题对于国际比较文学发展第三阶段的方法论意义。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分类: 体育学 >> 体育人文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09-12 合作期刊: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摘要:北京奥运档案的合法开发和有效利用是建构北京奥运记忆与可持续传承北京奥运遗产的基础。受国际奥委会的相关限制,北京奥运档案开发利用面临着复杂的知识产权问题,所以北京奥运档案的多重价值还难以完全实现。将北京奥运档案知识产权问题置于国际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制度框架下进行分析后发现,并非所有北京奥运档案知识产权均属于国际奥委会,基于此,针对知识产权不同归属的北京奥运档案提出开发利用应对策略。对于遵从国际奥委会规定进行规制的北京奥运档案,开发利用时应兼顾国际惯例与国内实际,加强协商沟通,寻求合作共赢,鼓励公益性开发;对于遵从中国相关规定进行规制的北京奥运档案,应建立北京奥运档案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并遵从社会多元主体利益平衡原则,倡导“意图-程序-结果”一体化评估,坚持许可合同制,以期在依法治档轨道上实现北京奥运档案的多重价值。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9-09
摘要:2022 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从社会记忆视角研究北京冬奥档案征集工作,可促进北京冬奥档案征集工作更好地开展,为今后重大活动档案征集工作提供参考。本文将理论框架限定在社会记忆视角下,讨论社会记忆理论对档案征集工作的指导意义,通过文献研究法与访谈法分析总结北京冬奥档案征集工作的机制与成效,从征集制度、征集主体、征集时间三方面指出档案征集工作中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档案征集工作应当更加注重完善顶层设计与标准规范、加强记忆机构间的交流协作、建立全生命周期档案征集机制等对策建议。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1-23
摘要:北京 2022 年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是中华民族和中国⼈民的共同记忆,从社会记忆视角研究北京冬奥档案征集⼯作,可促进北京冬奥档案征集⼯作更好地开展,为今后重⼤活动档案征集⼯作提供参考。本⽂将理论框架限定在社会记忆视角下,讨论社会记忆理论对档案征集⼯作的指导意义,通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分析总结北京冬奥档案征集⼯作的机制与成效,从征集制度、征集主体、征集时间三⽅面指出档案征集⼯作中问题与不⾜,提出档案征集⼯作应当更加注重完善档案征集制度与整理标准规范、加强记忆机构间档案征集与资源共享的交流合作、建立冬奥全⽣命周期档案征集制度等对策建议。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分类: 体育学 >> 体育人文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09-09 合作期刊: 《档案学通讯》
摘要:加强北京奥运档案管理与开发,对于传播奥林匹克精神、讲好中国故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深远意义。但北京奥运档案管理与开发制度建设中存在收集保管存在短板、开发利用面临困境、工作机制亟待创新等问题。构建北京奥运档案管理与开发制度体系,应当遵循如下原则:党政主导、多元参与,统筹推进、协调发展,开放共享、创新引领,高点定位、急用先行,应推动机构协调、沟通协作、资源共享、社会参与、监督指导五个方面的机制创新,并从归档、收集、整理、开放、利用五个方面加强业务制度优化。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分类: 体育学 >> 体育人文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09-09 合作期刊: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摘要:在人文化视域下将场景式开发纳入北京奥运档案开发领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应用于新时代北京奥运档案开发体系建设的深刻体现,对我国国家重大活动和大型体育赛事的档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从北京奥运档案场景式开发模式的基本内涵与核心理念出发,面向人文化视域下北京奥运档案场景式开发的问题,基于国家战略、行业发展、民众日常生活、网络环境 4 个场景提出人文化视域下北京奥运档案场景式开发模式的落地方案,并探究北京奥运档案场景式开发的价值定位、关键因素、核心环节、具体示例之间的内在规律。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分类: 体育学 >> 体育人文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09-09
摘要:[ 目的 / 意义 ]2022 年北京冬奥会通过知识管理有效降低了赛事筹办成本,提高了赛事筹办质量,为日后赛事筹办提供学习范本。通过分析总结北京冬奥会知识管理的特点与不足,为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知识管理提供借鉴。 [ 方法 / 过程 ] 采用内容分析法,以国际奥委会官网、中国奥委会官网及北京冬奥组委信息与知识管理平台获得的政策文件、案例报告和新闻资讯等为主要资料来源,从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成效等方面总结北京冬奥会知识管理的特点,依据知识生命周期理论分析北京冬奥会知识管理的不足,并对日后大型体育赛事知识管理提出建议。 [ 结果 / 结论 ] 北京冬奥会知识管理在知识全面性、管理持续性、效果覆盖度三方面存在不足,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知识管理应当注重赛事知识全面收集整理、知识管理组织结构优化与常态化运营、赛事筹办知识经验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