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4-11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全球生态危机持续深化与中国式现代化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历史交汇点,围绕国家生态安全作出一系列具有战略性、创新性和系统性的重要论述。这一思想体系以马克思生态思想为理论基石,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生态治理经验,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以“生命共同体论”为哲学根基,以“国之大者论”锚定战略坐标,以“系统安全论”统筹结构层次,以“远近结合论”擎画目标进阶,以“安全诉求论”丰富价值内涵,以“内外联动论”贯通实践方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全球视野的生态安全理论体系。习近平关于生态安全重要论述内容丰富,为维护生态安全做出了原创性理论贡献。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创新性发展,提供了维护生态安全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中国方案。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1-13
摘要:本研究采纳性格组态理论,融合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与必要条件分析(NCA)两种先进方法,从组态的视角探讨性格特质与个体长期绩效之间的复杂关系。通过对性格元素及其多重组合形态的深入分析,本研究揭示了单一性格特质并非高家庭收入的决定性因素,而是性格特质的交互、叠加及其组合形态对个体经济绩效具有更为显著的影响。研究发现领袖型性格在高家庭收入组态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其单独或与其他性格特质的交互均与高收入结果紧密相关。此外,时代背景、教育水平和工龄等决策变量对性格组态与绩效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跨年度比较分析进一步指出,助人型和领袖型性格作为核心条件,在不同时间背景下对高家庭收入具有持续的影响。本研究还探讨了性格组态对低收入路径的影响,强调了原生家庭环境和个体决策变量的作用。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性格与绩效关系的理论,也为识别高绩效性格组态及其发展路径提供了新的视角,具有重要的理论贡献和实践指导意义。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历史文献学 发布时间: 2024-08-09
摘要:我国内蒙古及宁夏、甘肃等地的现存金代石刻,除少量以契丹字、女真字、西夏字镌刻外,多由汉字写成,反映了当时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实际使用情况。辑得内蒙古及宁夏、甘肃等地的金代石刻十二篇,并试予整理,校正讹误,订补缺泐,按地区与年代类次。这些石刻具对考察当地历史、经济、文化及其与中原文明的关系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与学术意义。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8 合作期刊: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摘要: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有形有感有效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法治观教育,引导其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依法处理民族事务意义重大。为此,各高校要培养一支语熟民族法治教育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制定实施将法治理念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案,进而建立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发布时间: 2025-03-03 合作期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论犹太人问题》是马克思首次系统明确地阐述人权思想的著作,是其由理性主义人权观向历史唯物主义人权观转变的思想起点。马克思从现实性与社会性出发将人视为感性存在与类存在的结合体,超越了资本主义人权的抽象人性论基础;赋予人类解放以消灭私有财产的实际内涵,超越了资本主义人权的私有财产根基;将人的价值作为人类解放的追求目标,超越了资本主义人权金钱拜物教的价值追求。在新时代重新挖掘《论犹太人问题》中的人权思想价值有助于理性审视当代人权问题、丰富和发展新时代马克思人权思想以及推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权理论体系。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物流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数字化转型通过降低企业供应链成本,为提高企业价值做出巨大贡献。本文运用2015—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企业供应链成本为中介变量,研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有效降低上市公司的供应链成本,从而提高企业价值。本文的研究结果能有效帮助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决策,同时补充了现有文献中有关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价值作用机制中缺少供应链成本路径的现状。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文艺学 发布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内蒙古社会科学》
摘要:口头诗学是从不同侧面阐释口头文学的诗学法则,它聚焦口头诗歌的创编、演述、流布与接受,旨在揭示口头文学区别于书面文学的内部机制,抽绎出针对口头文学核心特征的释解方法.20世纪90年代,口头诗学在中国的引介与本土化实践含括三个方面,即理论的迻译与推介、理论的创用与出新、我国本土口头诗学话语体系的建构.在交融互鉴、守正创新的自主学术立场中,口头诗学的“中国学派”正在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参与国际学术对话,进而展现出强大的学术自信.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发布时间: 2024-12-31 合作期刊: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正统临戎录》一卷,明朝杨铭撰。杨铭本名哈铭,回回人,正统时任通事出使蒙古,正值“土木之变”,被瓦剌太师也先羁留塞外。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被俘入蒙古,杨铭随侍左右,充当翻译。既归明朝,杨铭以白话形式,追述其在蒙古行营中的生活撰成此书。他是明蒙在“土木之变”前后交涉、交流、往来史事的经历者和见证者。他对历史事件的亲历、目击、耳闻及对历史人物的回顾皆为吉光片羽,弥足珍贵。可与其他史书互证或补其他史书之缺,对研究当时明蒙关系及蒙古内部情况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专门史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摘要:清代山西农村庙宇营建时,工匠和非技术性劳力或是义务工,或是雇工,或是二者的混合。材料运输有雇人搬运、雇人赶车拉、车马义务出工及多种方式混合。建材、地基或购买,或接受布施,材料也能生产制造或用旧材料,或多种方式混合。方式的多样性,能最大程度保证工程所需。广大村民是农村庙宇营建的一大股义务劳力。
分类: 艺术学 >> 电影学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近代以来,电影作为新兴的娱乐方式,在全国快速发展,边疆地区也不例外。归绥市(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电影市场起步较晚。1934年电影放映商业化起步后,至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前,是归绥市电影市场的快速发展时期,电影放映总体具有管理松散、票价昂贵、环境杂乱等特点。电影院、报纸广告、意识形态影响,构成了归绥电影放映的物理承载、宣传、教育三重公共空间,呈现电影院数量由少到多、报纸广告由简到繁、意识形态管理由松散到严格的变化特点。与发达地区相比,归绥市电影市场虽然放映的影片数量不多,新上映的影片数量较少,市民的审美趣味和观影取向相对滞后,但是左翼电影和先进思想的传播并不迟滞,归绥市引入有声电影的时间也早于国内大多数城市,体现了20世纪30年代归绥市在近代化过程中“落后”与“先进”并存的时代特征,反映了经济发展、教育进步、文化氛围不断浓厚的生活图景。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社会保障 发布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内蒙古社会科学》
摘要:作为建立在行政体制之上的医疗卫生制度,分级诊疗与政府治理密切相关,整体性治理理论为我们研究分级诊疗制度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与分析框架.分级诊疗制度已推行十余年,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以医联体为主要载体,集家庭医生签约、远程医疗、对口支援、差异化医保报销等于一体的分级诊疗模式已基本确立.然而,多元主体的协同不足与制度实施的碎片化制约着制度的执行效果,优质医疗资源短缺限制着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考核机制的缺位与信息化建设的滞后阻碍着分级诊疗的进一步推进.鉴于此,应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实现满足公民需求的治理导向;构建分工协作的诊疗格局,完善医疗资源整合的治理机制;强化信息化治理手段,构建分级诊疗网络.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5-01-02 合作期刊: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摘要:北疆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在融合多元因素、继承和发展统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对于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价值重大。当下“北疆文化”的宣传已经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其宣传多运用文字、图片等较为传统的素材及方式,因此其传播力和感染力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这也为当下探索利用 VR 技术辅助“北疆文化”的文化宣传提供了可能。新形势下,内蒙古致力于从内容和形式上创新文化宣传方式,从 VR 技术在“北疆文化”宣传中的优势入手,进而探究 VR 技术在“北疆文化”宣传中的应用路径,提升宣传内容的趣味性,增强受众的沉浸度和交互性,以期在更大范围提升和改善“北疆文化”的影响力和宣传效果。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10-22 合作期刊: 《内蒙古社会科学》
摘要:“现代化”与“主体解放”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而言都是永恒的主题.从历史唯物主义视野看,现代化的价值追求在于不断推进作为主体的人走向真正的解放.资本主义虽然促成了现代意义上主体概念的登场,但主体解放对于其现代化而言仍是尚未兑现的期票.中国式现代化扬弃与超越了西方现代化,充分彰显了主体解放的向度.从历时性视角看,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不断赋予革命、建设、改革等不同时期主体解放的新的历史内涵,将主体解放不断由应然的价值目标转向实然的现实效应.从共时性视角看,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现实领域的解放为现实路径,重构现代化进程中的主体与客体、主体与自身、主体与他者之间的关系,以推动主体的人走向真正的解放.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共同体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组成单元,对个体、民族、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均具有深远影响,所以共同体的现代性构建是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议题。西方现代化打破了传统共同体的生活方式却始终难以真正逾越“虚假共同体”与“真正共同体”之间的鸿沟,使“人”在现代社会中陷入“自我丧失”的生存困境,引发了共同体的“成员危机”“认同危机”“前提危机”等一系列内生性弊病。而中国式现代化在超越西方现代化“共同体”范本中重塑了“共同体”的现代性样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共同富裕为依托,建设起“人民至上”的发展共同体: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基本原则,构建起“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以和平、发展、合作和共赢为价值引领,积极推动构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从而诠释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共同体向度。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发布时间: 2024-06-05 合作期刊: 《学术界》
摘要:异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异化术语的误用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辨析异化概念的发轫与演变,对于厘清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真实蕴含、消除人们的模糊认识很有必要。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不仅仅是一种基于人道主义的批判理论,更是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和现代工业文明的伦理基础,体现了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4-23
摘要:纪检监察学科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征,其知识体系的生成蕴含着自主性和原创性的机理,并形成了丰富的案例资源。纪检监察案例中承载着我国丰富的权力监督经验,对于提炼原理论,补强解释法律条文与指导实务工作具有重要的学科意义。当下纪检监察案例学的构建,面临研究对象模糊,研究范式缺乏,成果转化受阻三个方面的困境。综合考虑案例生成、分析以及应用过程的一般性原理,形成纪检监察案例学的基本路径可以从科学的案例选择与整理,理论化的案例研究范式,实践导向的案例成果转化三个方面进行系统性构建。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内蒙古社会科学》
摘要:契丹蕃将家族是唐朝诸多蕃将群体中的一部分,在唐朝“爱之如一”的统辖理念与“和同一家”的民族关系基础上,其逐渐对唐朝廷产生向心力。这种向心力体现在民族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三个维度,突出表现在族属攀附、葬于中原、名讳选取、嫡长子继承制度的实行以及墓志行文中对中原礼教的接受、认同和践行等方面。以李楷固、李光弼、王武俊、李过折等契丹蕃将家族为代表的北方游牧民族对唐朝的向心力,对于维护唐朝北疆地区稳定、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分类: 生态学 >> 生态科学 发布时间: 2025-04-07 合作期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近代以来,工业文明浪潮冲击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稳定关系,全球性环境问题随之愈演愈烈,已经成为制约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内蒙古作为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被称为祖国的“北大门”和首都的“护城河”,生态环境安全既关系着国家的安全稳定和健康发展,又关系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以内蒙古为考察对象,结合当下内蒙古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论述在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自标的时代背景下,生态环境保护刻不容缓;以内蒙古为代表的祖国北疆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突出,面临诸多挑战。提出内蒙古的环境问题治理或者环境保护的实施进路,以期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积极推进“碳达峰”与“碳中和”自标的实现。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2-23 合作期刊: 《内蒙古社会科学》
摘要:清朝在内蒙古地区建立了盟旗制度,又设置了府厅县等内地的行政建制,从而形成了二元管理体制。为解决当地社会治理中的体制冲突交叉问题,在卓索图、昭乌达两盟,清廷派出理藩院理事司员,负责蒙古与民人控诉案件的审理及税收管理,完善了当地的社会管理制度。而在哲里木盟,由东三省驻防将军衙门及盛京刑部负责相关案件的审理,同时设立地局管理蒙旗土地租佃,地局的运行实现了盟、旗、厅县(州府)等各方权力的协同整合。在清末国家近代化转型背景下,地局也在二元体制变革过程中扮演了一定的角色。
分类: 民族学 发布时间: 2025-02-08 合作期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额尔古纳是多民族聚居的区域,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交往为该地区族际通婚创造了前提条件。在以单一的农牧业为生计方式的经济结构中,额尔古纳族际通婚圈以地缘性通婚圈为主,对通婚对象和通婚地域的选择往往发生在所处集体内。旅游业的发展,使额尔古纳市居民脱离了单一的农牧业而兼营旅游业和多样化产业,额尔古纳市居民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收入。旅游业加快了人口流动的速度,越来越多的外地居民来到额尔古纳市旅游或者经营产业,既扩展了居民的社会流动空间、打破了流动受限和交流受限的局面,也扩展了居民的交友空间。扩展后的社会流动空间和交友空间,改变了额尔古纳市居民的通婚圈,突破了传统的地域限制,通婚模式发展为跨市、跨省的远距离、跨地域族际模式。生计方式的转型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改变了当地通婚圈的范围,促进了多样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不同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交流交往交融搭建了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