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5-04-25 合作期刊: 《南都学坛》
摘要:五四新文化运动展开之后,新文学家在理论与创作上声势渐强。为进一步推动新文学建设,确立新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从胡适到李一鸣为代表的新文学史家、文艺批评家以著史的方式,逐步完成解构旧体文学权威与建构新文学正宗地位的任务。作为清代极具影响力的旧体文学流派,桐城古文在新文学史家笔下被塑造为不能适于时代需要的形象,在新文学史著作中所占比重不断降低;林纾因以古文翻译外国小说的创举闻名于世,亦被新文学史家与桐城派捆绑在一起,列作解构的主要对象。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使新文学完成对旧体文学的跨越,成为现代文学史叙述的主体,也在很大程度上遮蔽了民国时期旧体文学的实际成就。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发布时间: 2025-04-22 合作期刊: 《东吴学术》
摘要:进入21 世纪,随着新散文运动和“在场主义”散文的落幕,散文思潮一度步入扁平化的境地,直到最近几年生态散文方初现文学思潮的基本轮廓。除了制度层面的倡导和推举之外,生态散文思潮的生成遵循了基本的文学规律,它是随着西方生态文学作品的翻译、接受以及生态理论、生态美学的不断夯实而涌现的。作为观念凸显的散文体式,当代中国生态散文在演化过程中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力量蓄积,虽然身处暗影之中,但每一个阶段皆涌现出风格独特、观念鲜明的生态散文作家及其作品。伴随着生态散文的暗流涌动,“生态文学”的概念落定也经历了一个从模糊到显明的过程。
分类: 其他 >> 其他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齐鲁学刊》
摘要:刘师培仅仅36岁的人生,以1908年为界被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1903一1908年,刘师培在上海参加中国教育会,担任《警钟日报》主笔,加入同盟会,投身反清革命活动;在东京创办《天义》《衡报》,宣扬无政府主义;在《国粹学报》刊发大量的学术论文,积极参与旨在保国保种的学术革命;其政治革命、学术革命的作为和成就,使其被誉为革命军中的学术少年。通过对刘师培在上海、东京两地办报经历和学术实践的考察,可以揭示刘师培复杂多变的人生。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邯郸学院学报》
摘要:陈超是一位杰出的批评家,从生命诗学到历史想象力的论述,为当代诗学提供了独特的理论洞见;与之同时陈超也是一位独具风格的诗人,他是其生命诗学与历史想象的践行者。陈超的诗歌写作历程体现出当代中国诗歌从圣词风格、神话诗学到生活叙事的转变。
分类: 外国语言文学 >> 外国文学 发布时间: 2025-01-23 合作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卢梭在《论科学和文艺》中似乎展示了有可能建立一种不废古代高贵单纯的现代民主。在民主时代此可能性的吸引力不言而喻。这关乎一个根本问题:卢梭站在古今之间 的 什 么 位 置?如上“古今之争”式的追问可以细化为:卢梭的“非开化论”(对应“古”)与反僭 政 激 情(对 应“今”)何干? 通过分析《论科学和文艺》如何化用柏拉图《普罗塔戈拉》中的斯巴达故事,可知卢梭的反僭政激情关乎卢梭“非开化论”的如下内在疑难:“文艺的好古人士”卢梭反复画出又抹掉他所说的贤哲和平常人之间“光荣的界线”。而这源于卢梭以现代艺人式“全新而吸引 人”的方式看待他所谓“事情的当前[僭政]状态”。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发布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分类: 外国语言文学 >> 外国文学 发布时间: 2024-08-31 合作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文艺学 发布时间: 2024-07-09 合作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延安文艺是“人民文学”建构的重要阶段,文艺政策、文艺传播、文艺创作、文艺批评的 共同建构作用呈现新的历史特征。较之延安文艺政策的宏观构架、文艺创作和批评相对专业的话 语,文艺传播则显示了宽广的社会参与面、丰富多元的建构活动、动态而综合的建构效应,从而深刻 影响“人民文学”的创作理念、创作方法、身份意识、文艺制度、经典认知等的发展,是我们探讨“人民 文学”范式建构的重要视角。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汉语言文字学 发布时间: 2024-06-06 合作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名+量”式复合词是汉语词汇系统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复合词,学界对此类复合词的性质、范围、内部结构、认定标准等问题的认识一直存在较大分歧,对于“首级”是不是“名+量”式复合词也存在不少争议。考察汉语史上“级”的词义和词性的发展演变、量词的虚化等级和量词“级”的特点、“首级”的词义和句法特点,“首级”应是“名+名”式复合词,而非“名+量”式复合词,学界关于“名+量”式复合词的认定标准应作补正。“名+量”式复合词应该满足句法形式、语义、句法功能三个方面的条件,不能仅凭“级”可以单用作量词就认定“首级”是“名+量”式复合词。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4-06-05 合作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扬·阿斯曼的“文化记忆”观点,将人类的文化记忆分为四十年、八十年两个边界值。南宋不同时期诗人对北宋故都汴京的文学书写演变轨迹也与此吻合。徽宗、南渡文人等“靖康之难”亲历者,以亲历或记忆中的汴京城为抒情对象,表达了对故都的深刻思念;而成长于南宋的诗人,则更多以想象的方式描绘故都,抒发恢复之志;南宋中后期,随着时间的延伸,复国理想破灭,对故都汴京的文化记忆消退,一些诗人笔下的汴京诗也逐渐走出了“靖康之难”的传统主题,呈现出更为丰富的思想内涵。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文艺学 发布时间: 2024-06-03 合作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近代诗中的黄河书写呈现出不同于古代书写的新事物、新理念、新精神,从审美取向来看,一扫前朝的纤弱之态,表现出高瞻豪健的美学旨趣,展示了一代士人自作主宰的创造意识;面对近代黄河灾难频发和清王朝治河制度的弱化,文化精英们揭示现实问题、探究治理策略,将政治感受、变革理念融入黄河书写中,表现出文以致治的创作精神;基于西风东渐和救亡图存的时代背景,他们借助黄河书写救国之志、爱国热忱以及中华自信,推进黄河作为文化符号的建构,彰显了黄河文明的精神价值。近代黄河诗篇有力拓宽了文学的题材内容,折射出晚清民初时局下黄河书写对政治的介入和对文化的建构,表达了近代语境下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引领、精神取向与审美选择。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武昌辛亥革命爆发时, 刘师培正随端方入川, 历经艰难。 在资州, 刘师培被端方派至成都与起义的军政府谈判时, 端方为其部武昌新军杀害, 刘师培幸免于难。 在成都学术界朋友的庇护下, 刘师培出任四川国学院院长, 兼办存古学校, 分经教授, 造就多才, 成为晚清民国蜀学创建推进中的重要力量。 刘师培夫人何震在刘师培杳无音讯生死不明的情况下, 生活无着, 由同盟会会员接济到太原, 在阎锡山家教书谋生, 后在朋友的资助下到成都与刘师培团聚。 1913 年 8 月, 何震、 刘师培离开成都, 奔赴山西, 出任阎锡山都督府顾问。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 在政权中排挤同盟会会员与国民党党员, 阎锡山山西都督地位不稳。 在阎锡山与袁世凯虚与委蛇的逢迎与缠斗中, 阎锡山举荐 “经学通儒” 刘师培到总统府量才任用, 以缓和北京与太原之间的紧张。 这样, 在民国初年特有的政治张力下, 刘师培踏上生命过程中第二个为人诟病的误区。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汉语言文字学 发布时间: 2025-03-13 合作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知道”是典型的叙实动词,但 夏 邑 方 言 “知 道 +S”在 一 定 条 件 下 可 表 达 反 事 实 义,其中句法语义条件是句子主语与 S的主语同 指,并 且 多 为 第 一 人 称,S 的 谓 语 动 词 为 自 主 动 词,句 尾有语气词“了”;语境条件是 S中有表示过去 时 间 的 词 语 或 者 上 下 文 中 有 表 达 反 预 期 的 语 句 或 者 S为肯定式,且 S中有表重复意义 的 副 词“再”。“知 道 +S”反 事 实 句 是 条 件 句“知 道 +S1,S”的 省 缩和整合,用“知道”义动词表达反事实在其他汉语方言或者语言中也 有 分 布,说 明“‘知 道’义 动 词 >反事实表达”的语义演变路径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知道+S”反事实句意在表达 言 者 的 懊 悔 之 情,并通过反思归因,达到减轻责任的目的。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文艺学 发布时间: 2025-03-20 合作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近代文学是以报刊为中心的文学时代,媒介与传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阐释立场。郭嵩焘使西是中国外交体制初创期的标志性事件,《北华捷报/字林西报》等英文报刊对此进行关注和推动,极大拓展了郭嵩焘外交活动和言论著述的海外传播和影 响 力,在 这 个 意 义 上,郭 嵩 焘 真 正 走 出国门,走向世界。该报坚持“扬郭抑刘”的叙述立场,选译、改写《使西纪程》,宣扬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价值观,对日记的传播及其“经典化”起到重要作用。该报 着 意 呈 现 郭 嵩 焘 游 刃 有 余 的 日 常外交细节,是西方意识形态下引导和规训的结果。《北华捷报/字林西报》对郭嵩焘使西活动的书写建构起关于晚清外交官员的叙事逻辑和框架,塑造了一位走向世界的星使楷模形象,成为近代新媒介语境下,新闻生产、文学想象与形象建构的典型样本。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发布时间: 2025-02-27 合作期刊: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摘要:傅抱石的山水画具有深厚的美学底蕴。他在继承传统山水画美学精神的基础上,又将传统笔墨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新山水画图式。他注重追求诗画合一的艺术境界,着眼于山水中的诗意呈现,讲究诗意与韵律的有机交融,从而建构了别开生面的诗性空间。在此基础上,傅抱石的山水画又通过变化多端的笔墨技法、诗意的构图布局与深远空灵的意境,完成了其山水画艺术的新变。这对传承传统美学精神、启示与引领现代艺术、增进国际艺术交流和文化互鉴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分类: 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4-26 合作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乡土情怀是师范生投身乡村教育事业的情感基础与内在动力,将其置于乡村振兴视域进行考察,有助于在乡土中国的现代化叙事框架中厘清师范生乡土情怀与乡村振兴的现代性关联,揭示“新乡土中国”文化自信确立的基本样式与途径,在提升师范生对乡村教师职位认同的基础上,完成塑造堪当乡村振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任务。“新乡土中国”即 现 代 化 进 程 中 的 乡 土 中 国,在 乡土中国发生根本性转型期,师范 生 乡 土 情 怀 培 养 作 为 一 个 动 态 的 过 程,遭 遇 教 育 主 体 育 人 能 力 欠缺、教育客体“离农思想”固化、教育内容乡土元素关键性缺 失、教 育 场 域 乡 村 实 践 匮 乏 的 困 境。破解师范生乡土情怀培养难题,需要通过激活教育主体的能动性力量、植入教育客体扎根农村的新意念、重构蕴含乡土性元素的内容范畴、借助乡村场域的现代性 环 境 陶 冶 等 维 度 系 统 把 握 和 推 进,在提升乡土中国现代化程度的同时,实现其“理想的意图”。
分类: 外国语言文学 >> 外国文学 发布时间: 2024-08-31 合作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汉语言文字学 发布时间: 2024-06-06 合作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豫北中原官话的小称表达形式可以分为六种,即儿化、附加前缀“圪”、附加前缀“□[·au]/小”、附加后缀“子”、附加后缀“□[·nau]/妮Z[ȵiau24]/□[·ȵiou]/□[·ȵio]”和混合叠用。混合叠用属于小称强化式,又可以分为“圪+儿化”“□[·au]/小+儿化”“□[·au]/小+圪+儿化”和“□[·au]/小+□/[·nau]/妮Z[ȵiau24]/□[·ȵiou]/□[·ȵio]”四个小类。语义功能上,儿化的扩展能力最强,已由词法层面扩展到句法层面,其用于名词的原始小称义开始受到磨损。目前,强化式“□[·au]/小+儿化”已经发展成为豫北中原官话最活跃、能产性最强的名词小称形式。
分类: 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浙江学刊》
摘要:英美田园主义思想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范式和意识形态,它试图以乡村—自然—弱势群体—生态的价值模块抵制和反抗城市—文化—强势群体—社会的价值模块。英美生态批评界虽高度评价田园主义意识形态中的原始生态智慧,却对其是否足以认识和应对生态危机产生了异议。后田园和后现代田园概念是在后工业化社会生态危机语境下的复杂型田园想象。后(现代)田园理念继承了田园主义的多维框架,延续了田园话语的复杂性、时代性、批判性、适应性,以辩证和平等主义取代二元对立和等级化的思维方式,积极承担维养生态系统的伦理责任,是面向现实、融合矛盾、积极入世的田园主义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