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5-03-10 合作期刊: 《兰台世界》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档案事业水平的提高,档案资政已成为提高档案综合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要实现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领导决策服务,需要发挥档案资政的功能、转变档案资政观念、拓展档案资政渠道、创新档案资政的服务手段,开发馆藏档案信息资源达到资政的目的,促进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2-21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数字经济以其高效、智能和创新的特性,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培育新的生产力和增长点。本文采用熵值法计算2011—2021年我国部分省份数字经济、民营经济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剖析数字经济通过助推民营经济发展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机制,并检验不同地区、不同维度的异质性。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能通过民营经济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2)在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比东部地区显著;(3)新质生产力的三个维度中,数字经济对劳动资料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其次是劳动对象和劳动者。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2-18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江村经济》所蕴含的“从实求知”方法论准则和“志在富民”的学术宗旨激励一代又一代学人研究探索中国现代化转型的独特路径。该书在研究方法创新和学术理论上的贡献已得到了大量研究阐释,但书中所揭示的“有组织的社会变革”实践原理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的探讨。研究梳理再现书中所述析的100年前知识青年在江村开展农村合作事业引领乡村现代化转型的生动故事,认为在社会变革的实践论层面,书中所揭示的农户家庭再生产,乡村经济、社会与文化诸系统之间的基本关系原理,为今天新的时空条件下开展合作社本土化实践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改革提供了丰富的启示:要找准新时代农民合作的需求、潜在基础及可行的合作路径;增强农民参与合作的主体性;合作社发展须同推动乡村社会文化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结合起来;需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对合作社组织文化进行本土化改造;应大力培育具备现代合作意识、善于运营管理的高素质农民。
分类: 民族学 >> 民族学 发布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民族论坛》
摘要:针对当前积极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需求,以文化空间理论为视角,以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为个案展开田野调查,从历史文化空间、经济地理空间和文化价值空间三个方面阐述个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空间逻辑与实践。历史文化空间的存续与复兴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生活场域,经济地理空间的转型与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了物质基础,文化价值空间的传承与交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了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空间正是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活态空间”。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个案形式对其空间逻辑与实践进行学术思考,研究范式上较具创新意义,可为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提供西南边疆样本。
分类: 生态学 >> 生态科学 发布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21世纪初,中国开始探索SO,排放权交易政策在中国的可行性,并逐步在不同省市开展了试点工作。基于2000-2016年的省级样本,选取各省(市)被批准为国家SO2排放权交易试点地区的确切时间作为政策干预时间点,采用多期DID和PSM-DID方法对 SO₂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减排效果进行评估。研究发现:第一,SO₂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显著降低了试点地区的工业SO,排放强度,提高了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且该结论稳健可靠;第二,SO,排放权交易制度通过污染末端治理与生产前端管控这两种污染治理方式实现了减排,且这些作用途径对SO,这一污染物具有极强的针对性;第三,若试点地区的政府环境治理意愿越强,但政府实际环境治理力度越弱,则SO₂排放权交易制度能发挥出更大的减排效应,同时高度市场化地区的大气质量改善效果更为明显。提出应加强排污权交易制度的针对性、指向性和引导性,各试点地区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出市场型环境规制工具的减排潜力。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23 合作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摘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夯实数字经济发展根基、筑牢企业数字化转型底座、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数字赋能和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厘清数字赋能促进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机制的基础上,基于“宽带中国”示范城市政策,利用2008一2021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和渐进双重差分模型深入分析数字赋能对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的数字赋能能够有效促进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这一影响在长江经济带地区、清洁生产型行业、非国有制造业和数字化转型水平较低的样本企业体现得更为明显。同时,数字赋能能够通过促进企业提高研发投入和加强污染治理等机制间接促进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数字赋能与劳动力结构的互补效应也能够提升数字赋能促进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的效果。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丰富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转型的相关文献,也能为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制造业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发布时间: 2025-02-25 合作期刊: 《内蒙古社会科学》
摘要:在数字资本主义时代,人的存在方式发生着深刻改变,资本裹挟致使人类深陷数字化生存困境,人的本质呈现出工具化、虚拟化及符号化的新样态,成为人的本质确证的新藩篱。追溯资本主义的本质规定,结合数字技术的现实作用,透析数字资本潜置的意识形态因素,资本主义私有制根源、数字技术与资本合谋的现实推手及技术背后虚假意识形态的诱导是人的本质确证受缚的关键因素。应立足历史与现实结合、主体同客体互动的视角,不断破除私有制主导的生产关系,推进数字技术的社会主义运用,规避资本逻辑对人的发展的统御,强化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及意识,持续为人的本质新确证及复归积蓄条件。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2-04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利用中国 1985−2019年粮食产业合作专利数据,结合产学研合作发展实际,将粮食产业产学研合作网络划分为五个演化阶段,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技术,剖析合作网络整体结构和主体特征的动态演化。结果表明:中国粮食产业产学研合作网络的规模、范围明显扩大;无标度特征、小世界性及核心−边缘结构越来越显著;在粮食产业产学研合作网络中,企业、科研单位及其他创新主体分别担任引领者与主导者、参与者与桥接者以及支持者与服务者。由此提出:中国粮食产业产学研合作应坚持创新的核心地位,促使合作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企业应从纵向延伸、横向扩张和侧向拓展三个维度拓宽创新尺度;高校应积极与企业等创新主体开展人才交流、学科交叉和技术跨界等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推进粮食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政府应继续完善粮食产业产学研合作政策体系。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23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扶贫减贫始终是政府工作的重要议题。以1982年第一份中央一号文件颁布以来国家出台的31份扶贫减贫重要文件为研究样本,运用政策工具对我国扶贫减贫政策文本内容进行量化分析发现,政府推动下的大扶贫体系已趋于成熟。在扶贫政策工具的选择上,比较偏重于使用供给型和环境型的政策手段,对需求型的政策工具使用有所欠缺,潜力并没有充分释放。政府在后续的工作中应注重政策的科学搭配,创新工作思路,实现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1-10 合作期刊: 《中国高校科技》
摘要:研究生安全员队伍的建设是保障教学和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然而,目前高水平安全员队伍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组织架构不健全、安全教育效果不理想、安全隐患整改不到位、管理松散和安全意识薄弱等。结合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理念,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健全全员参与的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培训体系、落实全过程闭环管理的安全督查、建立全链条长效激励的考核机制、营造全方位引导的安全育人氛围。这些措施将强化高校研究生安全员队伍建设,扩展现有的“学院-课题组-研究生安全员”安全管理体系,推动安全管理从教师到学生的纵向延伸,为提升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提供有力参考。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1-22 合作期刊: 《人口研究》
摘要:城市群人口分布的合理性对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及国家区域协调发展至关重要。以城市群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理论推导出人口分布结构合理性指数(E-Zipf)公式,利用2010~2020年中国19个主要城市群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测算得出E-Zipf指数,并根据该标准对中国城市群人口分布现状进行合理性评价。研究发现,中国城市群的E-Zipf指数为1.33,高于 Zipf等于1的一般标准;以E-Zipf等于1.33为标准,与传统 Zipf等于1的标准相比,有6个城市群的人口分布是集聚不足而非集聚过度;合理性分类结果显示,6个城市群的人口分布处于合理范围,5个存在集聚过度,8个存在集聚不足。建议分类施策,积极引导集聚过度城市群疏解中心城市人口、适当发展外围城市,而集聚不足城市群则需要进一步引导人口向核心城市集聚。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发布时间: 2024-08-19 合作期刊: 《心理技术与应用》
摘要:采用问卷和实验方法,并利用模糊数学方法探讨接管前置时间、驾驶信任、情绪唤醒以及性别因素对接管绩效的综合影响。结果发现:3s前置时间的接管绩效最佳,5s次之,8s最差;低驾驶信任度的驾驶员接管绩效优于高信任度的;男性驾驶员的接管绩效优于女性,唤起中性情绪时驾驶员的接管绩效优于积极情绪时,并且交互作用显示,男性唤起积极情绪后接管绩效最差。主要结论是,驾驶员的情绪稳定有利于驾驶员在紧急情况下接管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