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从“占有”到“存在”——约翰·福尔斯早期作品的人本主义思想研究

    分类: 外国语言文学 >> 外国文论 发布时间: 2024-07-09 合作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除了学界关注的存在主义主题,约翰·福尔斯小说创作批判了为金钱和娱乐疯狂的西 方社会,反思资本主义工业理性对人造成的异化和扭曲并探讨其可能的解决途径。他认为“占有” 而非“存在”掌控我们这个时代,而“占有”和“存在”者具有不同的社会性格、思维方式、情感体验和 价值取向。虽然其早期作品《收藏家》和《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一些人物形象,在面对自我、他人和 世界时分别展示出对两种生存模式的不同倾向,但作家更加注重表现主人公由重“占有”走向重“存 在”的挣扎与选择。这种转变并非一蹴而就,甚至在小说结尾仍未达到绝对的“存在”状态,但他们 最终放弃了狭隘的自我观、自由观,投身于积极的生活体验之中,实现了重“存在”的可能。

  • 党建类栏目的选题建议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发布时间: 2024-01-29

    摘要:党建文章的选题同质化长期存在,造成了原发期刊的优质版面的浪费,重复性的研究也不利于学科的发展,对此对于党建栏目的选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一是注重学理性、基础性的研究;二是实证性研究;三是应突出问题意识。 

  •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理论逻辑与推进方式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发布时间: 2024-01-29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各项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中,加强党的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政治文化建设的核心环节,是共产党人责任、使命、力量的精神来源,是政治定力的基石,是抵御外在风险和诱惑的免疫力,是党性力量的集中体现。 

  • 四川唐宋石窟中的“万菩萨”造像

    分类: 考古学 >> 考古学 发布时间: 2024-12-31 合作期刊: 《敦煌研究》

    摘要:四川唐宋石窟中所谓的“万菩萨”造像,与其他地区的万菩萨图像不同。据安岳长庆寺第3 龛小菩萨的名号及造像特征,可推定这种造像可分为两类,分别据《大通方广经》和20 卷本《佛说佛名经》开凿,从盛唐延续至五代宋初,具有礼忏灭罪的信仰内涵,如何命名尚需探讨;而未能盛行的原因,或与具有同样信仰内涵的其他造像的流传有关。

  • 唐代奚人的华夏认同——以奚人家族墓志为中心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发布时间: 2024-10-22 合作期刊: 《内蒙古社会科学》

    摘要:奚为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唐代,奚人保持与唐中央的密切交往交流,向心于唐,认同华夏,这在奚人家族墓志中有明确的反映。奚人家族墓志中将族属归于黄帝系的记载与文献所载奚族为东胡系民族、源出宇文鲜卑存在明显不同。这种差异性书写缘于唐朝“华夷一家”的民族理念、奚是唐朝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一员及奚人家族“不外于中华”的历史事实,体现了奚人的华夏认同。奚人的华夏认同是唐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内涵的深刻体现,同时也反映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进程。

  • 在新征程上切实推进军队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分类: 其他 >> 其他 发布时间: 2024-06-04 合作期刊: 《中国军事科学》

    摘要:新时代新征程,强军兴军实践呼唤着军队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为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维护部队高度团结稳定,锻造严明纪律提供纪法支持和政治保障。本文着眼新时代军队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在深挖战略意蕴、探究本质特征、梳理基本任务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 机构投资者网络提升了企业创新效率吗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4-03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以2007 ~ 2019 年我国沪深两市A 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机构投资者网络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网络能够显著缓解企业创新投资现金敏感性引致的创新不足、抑制企业创新迎合行为引致的创新过度、提高企业创新质量进而提升企业创新效率,其对企业创新效率的正向影响在管理层能力较低以及市场化程度较高时更加显著。进一步检验发现:机构投资者网络主要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高公司信息透明度以及加强企业治理实现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

  • 新时代文化使命的历史演进、目标引领与实践路径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文化作为特定时期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也影响和反作用于经济和政治。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的文化使命”这一重大命题。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明确了“新的文化使命”的内涵,即“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这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具体目标。当前,深人研究和阐释“新的文化使命”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一个前沿领域和重大现实课题,诸多学者对此展开了丰富而深入的探讨,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从历史演进、目标引领、实践路径三个维度出发,通过文献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等对新时代文化使命作初步探讨。研究发现,中国共产党以文化使命引领文化建设,着力实现了从文化救国、文化立国、文化兴国到文化强国的历史演进。新征程上,必须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根本引领,切实担负起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推动文化繁荣,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建设文化强国,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时代文化使命,秉承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的根本遵循,努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始终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而不奋斗,共同谱写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拓展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崭新华章。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从历史必然性中把握“新的文化使命”的确定性、必然性,有助于从历史自觉、历史自信、责任担当视角阐释新时代文化使命动态的历史发展进程,系统梳理新时代文化使命的生成逻辑和发展脉络,为新时代文化使命的丰富实践提供理论支撑与动力源泉。

  • 批判地缘政治学视域下美国印太安全联盟的阵营化以美英澳联盟为例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发布时间: 2025-03-21

    摘要:内容提要:随着美国全球战略重心的调整,印太地区日趋演变为大国地缘政治博弈的舞台。为了在大国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美国逐渐调整其联盟战略,通过构建各种排他性小圈子,编织出复杂交织的联盟网络,强化与盟友间的阵营化倾向。本文借助批判地缘政治学的独特视角,将美国及其盟友在印太地区推动阵营化的动因作为核心研究问题。在案例分析中,本文通过选取奥库斯联盟作为剖析对象,围绕美英澳三国共有的民族构建与地缘政治想象、美国的话语塑造与知识传播、澳大利亚的中等强国认同与外交传统以及大众文化的作用四个方面,对奥库斯联盟的形成原因进行了系统论证。在此基础上,美英澳三国正通过所谓的“第一支柱”与“第二支柱”推进其阵营化进程,为印太地区的和平带来负面影响,奥库斯联盟的发展前景注定面临重重挑战。

  • 国际软法视角下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的现状与建议

    分类: 法学 >> 国际法学 发布时间: 2024-09-09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伦理、法律和政策挑战,使国际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鉴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目前尚难以用一套统一的强制规则将其予以规制。在国际硬法缺位的背景下,软法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旨在分析当前人工智能“软法之治”的现状和所面临的挑战,重点关注伦理原则、数据监管和国际合作三大方面,提出应对这些挑战的对策,以帮助适应快速变化的人工智能时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在联合国的主导下制定《人工智能框架公约》,将一些成熟的软法规则逐步转变成硬法,从而对人工智能国际法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 新质生产力驱动审计数字化转型实施路径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3-17 合作期刊: 《会计之友》

    摘要: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具有高效高能全要素生产特征,在审计数字化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探讨新质生产力引领下的审计数字化转型理论内涵、作用机制,提出将数据因素引入审计实务;其次,深入剖析了审计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风险挑战,提出可通过政策约束对被审计单位进行经济监督及绩效评估;最后,指出审计数字化转型需建立“业财审一体化模型”,打造与环境相适配的“风险免疫系统”。文章旨在探讨新质生产力通过技术生产力、要素生产力、融合生产力、协作生产力、开放生产力的新质化对传统生产力进行转型的关键要点。研究不仅丰富了新质生产力提升劳动资料生产效率的实践意义及实施路径,而且为业财审一体化模型的构建提供了创新性的思路。

  • 主动治理:未诉先办的内在逻辑与运行机理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2-08

    摘要:针对以“接诉即办”为代表的回应型治理表现出响应滞后和效应延迟的窘境,采用个案研究方法,以A市“未诉先办”创新实践为例,可深入探索主动型治理的内在逻辑与运行机理。构建“制度—技术”双核驱动的主动型治理整合分析框架,并通过质性案例研究,可发现主动型治理的内在逻辑是,数字赋能和制度创新共同推动治理理念、工具、资源和结果的全面转型升级。主动型治理的运行机理表现为制度与技术在不同层次上的有效结合,即指导性、保障性和激励性制度的层层推进,结合移动应用、政务平台和大数据分析工具的深度应用,从微观感知、中观认知到宏观预知,逐步实现主动治理。

  • 岭南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实践框架与系统路径——基于融生理念的行动研究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4-10-29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是教育领域的重要趋势,但在一线教学中存在整体设计不够、本地化程度不高、流于表面形式的问题。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通过长达22年“岭南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亲身实践,摸索出一套切实有效、具有示范性的系统方法。该实践框架包括资源开发、实施路径、成果积累、推广应用和评价系统,探索了“学生社团-校本课程-学科融合-德育渗透”的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提炼了“融生”教育理念,为更好地落实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提供参考价值。

  • 基于“融生”教育理念的中学生物教学实践——以岭南中医药文化融入生物教学为例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4-10-22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融生”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如何将岭南中医药文化融入中学生物教学实践。通过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方法,结合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和理解,同时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一教学实践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岭南中医药文化,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 基于知识视角的数字人文学科交叉测度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情报学 发布时间: 2024-10-04

    摘要: [目的/意义]数字人文是典型的学科交叉领域,为了解国内数字人文领域近十年(2015—2024年)的学科交叉情况,本研究从内在知识会聚和外部知识融合两个维度进行阐述。[方法/过程]首先,基于《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的期刊学科分类标准,实现目标文献和参考文献的学科分类;其次,根据学科间的引用关系,计算学科距离;最后,以时间为数据节点,利用Python编程计算每年目标文献集和参考文献集的True Diversity指标。[结果/结论]①近十年,国内数字人文领域内在知识共会聚了40个学科参与研究,外部知识共融合了65个学科的理论知识或工具方法。②数字人文研究不仅促进了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融通,还促进了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知识融合。③国内数字人文研究能较大程度地会聚和融合知识,且外部知识融合程度的增长速度更快。

  • 税收征管与商业信用融资—基于“金税三期”的准自然实验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本文以2009~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金税三期”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税收征管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研究表明,以“金税三期”为代表的税收征管能显著促进企业获取商业信用融资;作用渠道显示,税收征管通过增加融资约束和提高信息透明度两个渠道促进企业获取商业信用融资;进一步分析发现,当企业产权性质为民企、产品市场地位低、征管机构为地税机关以及处于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时,税收征管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本研究结论在丰富税收征管经济后果和商业信用融资影响因素的同时,为政府部门进一步完善大数据税收征管和面对政策变化时企业如何做出合理的融资决策提供了参考价值。

  • “双碳”战略目标下先进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实证研究

    分类: 生态学 >> 生态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22 合作期刊: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为了积极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选择2010一2020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并采用回归分析和面板门槛模型,探析绿色技术创新对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绿色技术创新可显著驱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且这种驱动效应具有空间异质性与时间异质性。在地理区位方面,四大区域的绿色技术创新均对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作用。其中,东部、中部以及东北部三个区域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最为显著,而西部地区的作用强度相对较弱。在时间方面,2010一2020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呈现稳步上升态势,虽然2016一2020年影响不显著,但仍呈现出促进效应。这说明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虽有所提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在作用路径上,绿色技术创新可通过低碳减排这一路径促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同时,绿色技术创新与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基于低碳产出与低碳消费的双重门槛效应,且调节作用渐次增强。对此,应坚持先进制造业低碳发展的政策导向,积极适应新形势,重点关注节能减排与绿色低碳以及先进制造业新产品与新技术的发展,加速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和经济结构低碳化重组;积极推动先进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贯彻绿色发展理念,重点推动各类制造企业在制度、战略以及生产等方面的绿色转型;通过强化协同联动效应,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视角的心理资本与员工创新行为关系研究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文章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构建一个跨层次模型,探讨了员工心理资本对创新行为的影响以及变革开放性和交互记忆系统分别在其中的中介及调节作用。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心理资本可以有效预测员工创新行为;员工的变革开放性部分中介心理资本和创新行为;交互记忆系统在心理资本-变革开放性-创新行为这一中介机制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即交互记忆系统水平越高,变革开放性对心理资本一创新行为的中介作用越强。文章有助于打开心理资本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黑箱”并能够有效指导企业对员工创新行为的管理。

  • 数字经济发展会影响低技能劳动力职业转换吗?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人口研究》

    摘要:随着数字经济的就业拉动作用日益增强,低技能劳动力职业转换迎来新的契机。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采用二元Logit模型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发展对低技能劳动力职业转换的影响及其具体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促进低技能劳动力职业转换;数字经济发展对农业户籍、东部地区、中部地区的低技能劳动力的职业转换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就业效应和收入效应是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低技能劳动力职业转换的重要机制;数字经济发展对高能力水平和参加过技能培训的低技能劳动力职业转换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提升了低技能劳动力的职业层次,促进其进入高声望和中低声望职业。鉴于此,建议加强就业服务,支持自主创业,开展技能培训。

  • 数字金融素养、一般风险厌恶与地方金融治理能力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3-10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摘要】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数字+金融”双重风险叠加使得县域金融治理难度加大,领导干部的数字金融素养对其地方金融治理能力提升的作用重大。本文结合行为金融学视角和新公共治理理论,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利用372份县域领导干部调查问卷数据,研究数字金融素养、一般风险厌恶对地方金融治理能力的影响机理和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县域领导干部的数字金融素养对地方金融治理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对一般风险厌恶有显著负向影响,且一般风险厌恶对地方金融治理能力有显著负向影响;一般风险厌恶在数字金融素养和地方金融治理能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数字金融素养的四个维度中,直接影响力从大到小依次为技能、知识、态度和行为。进一步检验发现,数字金融素养对地方金融治理能力的四个构面能力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是一般风险厌恶仅对重大风险事项处置能力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两个构面能力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同时一般风险厌恶仅在数字金融素养和这两个构面能力之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