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04-16 合作期刊: 《中国政治学》
摘要:“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是美国立国的根本信念,这种平等并非结果平等,而是机会平等。“在机会平等之下,人人皆可通过自我奋斗而获得成功,追求个人自由和物质财富”,这是美国梦的灵魂; 也是时至今日,处于政治极化、贫富悬殊、社会撕裂和文化对立等多重矛盾之中的美国人仍持有的普遍共识。然而,当机会平等的现实土壤日益流失,上述信念是否还能够继续发挥美国成其为美国的共识作用?
分类: 民族学 >> 民族学 发布时间: 2025-04-07 合作期刊: 《民族学论丛》
摘要:20世纪30年代,顾颉刚等人主办的《禹贡》半月刊以边疆和民族研究为宗旨,成为抗日救亡的一块重要学术阵地。1937年4月,民国知名历史学者齐思和在《禹贡》半月刊上发表《民族与种族》一文,对中国的民族与种族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探讨,强调共同的情绪(情感)对于民族形成的重要性。齐思和的文章内容翔实、论据充分,展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高度宣扬了中国的民族主义精神,对抗战期间中华民族话语的理论建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对凝聚人心、鼓舞全民族团结一致抗击日本侵略者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分类: 历史学 >> 世界史 发布时间: 2025-02-25 合作期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从古王国到新王国时期,古代埃及主要边疆要塞不断发展壮大,尤其是在中王国时期,边疆要塞的建立主要都是为了保护古埃及的利益逐渐形成要塞链。古埃及国王也对这些要塞在军政、经贸及种族文化等方面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以古埃及南部托姆博斯要塞为例,古埃及国王主要在种族文化体系下对其实行直接控制政策,最终使托姆博斯居民“埃及化”。
分类: 历史学 >> 世界史 发布时间: 2025-03-20 合作期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1976年南非“索韦托惨案”爆发,国际社会纷纷遣责南非政府的种族隔离政策,并对南非采取各种制裁措施。然而,英国政府仍坚持过去姑息纵容南非种族隔离的政策,甚至在联合国大会上公开反对制裁南非。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内部“人权”意识加强、政府挽回国际声誉、国际社会共同制裁南非的巨大压力等因素,从内外两面促使英国政府调整对南非政策。英国在1977年下半年转向疏离南非:提高英资跨国公司有色人种员工的待遇,并加入制裁南非阵营。从整个冷战时期英国对南非政策来看,这一阶段英国对南非政策不过是被动调整,并非其本意,但客观上有利于当时国际社会对南非制裁的顺利实施。一旦国际压力不再强大时,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又重新回归了继续包庇南非的老路。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5-01-13 合作期刊: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摘要:利用腹语术传达某种意识形态的美国电影并不鲜见,但成功运用意识形态腹语术的为数不多。《绿皮书》情节曲折,生动感人,在其扣人心弦的跨种族友情故事背后,实则是一场意识形态的巧妙“腹语术”表演。影片不仅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更在潜移默化中对观众进行意识形态的引导,促使观众对种族平等、人性尊严以及社会融合等问题进行深刻思考,进而展现出电影作为文化载体在思想传播与社会影响方面的独特价值,值得深入探究与广泛关注。
分类: 民族学 >> 民族学 发布时间: 2024-12-18
摘要:雷鬼音乐在当代欧美流行音乐中别具一格。该音乐历经克里奥尔音乐、拉斯塔法教音乐、曼陀音乐、RB、斯卡、慢拍摇滚等多种形式而形成。它蕴含了非洲文化及殖民地奴隶文化的记忆,亦孕育了黑人的种族认同。雷鬼的黑人文化认同在雷鬼音乐家的锐意创新与黑白受众的积极参与下,逐渐发展出了跨越种族、阶层、地域的模式。在这一过程中,由黑人服饰、混合语、雷鬼元素与拉斯塔法教等建构的雷鬼符号营销体系功不可没。雷鬼音乐也因此展示了黑人文化认同在消费社会中的反种族、反阶级压迫、国家认同以及文化融合等意义。雷鬼音乐案例可以为我国在全球化及后全球化时代建设具有现代性精神的民族文化认同提供启示,但也不能因此忽视它的负面影响。
分类: 历史学 >> 世界史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的反犹主义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种族反犹主义者从优生学、人种等方面贬低犹太人,该思潮传播到英国后,给犹太人带来巨大危害。而后,随着东欧犹太移民的涌入,激起英国社会的普遍不满,英国的反犹情绪不断升温。此外,由于布尔战争和《锡安长老议定书》犹太阴谋论的散播,犹太人被指责从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控制英国,反犹浪潮此起彼伏。总体来看,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反犹主义的产生,既有种族反犹主义者的宣传,又受到东欧犹太移民与犹太阴谋论的影响,共同构成英国反犹主义的原因,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英国主流社会与少数族群、本土犹太人与犹太移民之间的矛盾。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4-15 合作期刊: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洛克劳动理论的主旨是回答英国殖民者侵占美洲土地财产所有权的合理性问题,试图以区分耕种性劳动与非耕种性劳动的形式证明,英国殖民者的耕种性劳动是取得美洲土地财产所有权的根据;美洲土著印第安人不进行耕种性劳动,生活和劳动于其上的土地是“无主土地”,没有对美洲土地的财产所有权。这是哲学种族主义性质的劳动理论。用回到原生态方法检视的结果明证可鉴,洛克劳动理论在具体观点和内在逻辑两个层面存在根本性错误。马克思劳动理论在资本原始积累语境中展开,三个层面的内容标示出与洛克劳动理论之间的本质性区别:一是揭露资本原始积累客观历史逻辑中的种族主义性质,对包括“剿灭”美洲土著印第安人和“猎获黑人”为奴隶在内的资本原始积累活动进行激烈批判;二是认定以美洲土著印第安人为例证的采集、捕猎和游牧等非耕种性劳动均为取得土地财产所有权的根据;三是为劳动理论建立哲学基础,“劳动和所有权的同一”是劳动者取得土地财产所有权的法哲学根据,主、客体之间的辩证关系是劳动者取得土地财产所有权的哲学本体论根据。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分类: 社会学 >> 民俗学 分类: 民族学 >> 民族学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分类: 教育学 >> 课程与教学论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发布时间: 2024-09-18
摘要:全球化与多元文化并存的现代社会中,种族歧视与文化偏见依然广泛存在,严重影响少数族裔的社会融入与发展。以加拿大华人群体为例,职场、教育及住房等关键领域中系统性歧视问题凸显,背后的原因涵盖文化差异、种族偏见、社会结构不公与历史政策等多层次因素。通过多元文化教育的推行、完善反歧视法律、强化社区支持,以及调整舆论与经济政策等措施,能够从制度层面消除歧视现象,保障华人群体的合法权益,促进其社会融入。这些系统性变革不仅有助于减少歧视,更为实现社会公平与和谐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