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新闻传播学 >> 编辑出版学 发布时间: 2025-02-20 合作期刊: 《中国编辑》
摘要:[摘要]目前,知识产权框架可能无法妥善解决机构媒体内容被大规模抓取以供生成式人工智能训练的矛盾。机构媒体生产的内容对AIGC产业而言并非用来“读”的内容,而是数据语料;而且,后者获取内容后提供的并非简单的信息聚合服务,对媒体产业构成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替代,而是一种全方位的“降维打击”,甚至不具有主观刻意,只是附带性后果。因此,二者的冲突实质其实并不是知识产权。新旧产业之间的矛盾不可能单纯依靠司法裁决来化解,形成新的利益平衡才能最终解决问题。文章提出,中国数据三权分置制度提供了很好的应对思路,机构媒体可从主张三权之一的数据资源持有权的角度来“升维”应对AI侵权。文章最后建议应以激励相容为目标,一方面确保具有公共性价值的传媒业能够在经济上继续有生存空间;另一方面,建立起能够持续、合法供给高质量数据集的产业环境,这关系到中国大模型产业未来的发展。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5-02-03
摘要:时下“数字游牧”作为一个新的研究对象颇受学界关注。文章就中外语境差异、理论的衔接和切换、发现的创新性和方法论等提出一些讨论,如具有精英色彩的、碎片的逆城市化实践是否可以被扩大解释为一种普遍性的新型生活方式,现有学术发现是否还有更大的理论脉络,特别是文旅经济产物与天然形成的“田野”之间的区别。文章建议应将该现象放入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历史脉络中,探寻其与各种类型的人口迁移和流动现象之间的关系,克服“知识遗忘”和“表层平推”现象,避免研究对象的孤立化和知识“翻新”。同时,应用田野方法时可进一步加强伦理和反身性思考,适当保持与研究对象的心理距离,动态调整研究问题。宜先从经济媒介化的角度聚焦基建和移动成本、户籍制度和迁徒、县域和集镇经济等政治经济学议题,在生产方式的层面挖掘媒介技术与“高流动性”劳动要素空间配置的互动关系,再由此抵达情感、交往等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层面,从而为新闻传播学介入现实问题打开更多通路。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1-08 合作期刊: 《社会学评论》
摘要:中国传统政治的构造由伦理关系生发而来。本于人性的伦理引导、规范着具体的政治实践,构成了传统政治秩序的深层基础。父子关系是亲属伦理的核心,君臣关系是政治伦理的核心,两种伦理的安排关系到传统政治秩序的性质和社会结构的基础。依据儒家对自然人性的理解,孝是仁最本源的体现,忠是孝的必然要求,但忠又有其独立的情感基础,忠与孝在一定情况下可能产生张力。儒家礼制通过对亲亲与尊尊、爱与敬等内在情感的安置,化解二者之间的张力。但历史上如果君或臣执着于从权力出发处理政治关系,则会使政治运作堕落为脱离自然人性的利益博弈,给人心风俗带来极大伤害,进而导致政治秩序的变质乃至崩溃。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4-11-07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跨境电商在全球迅速发展,同时也面临着语言文化差异和竞争压力等多重挑战。本文研究发现:随着ChatGPT模型的不断发展,跨境电商企业也开始应用ChatGPT,其在跨境电商领域有多方面应用,包括客服、数据分析、多语言翻译和产品推荐等,有助于解决跨境电商所面临的挑战,然而,ChatGPT的应用也受到数据和技术局限性、知识产权及安全隐私等方面的限制。据此,本文提出相关建议:企业需要加强员工培训,自查ChatGPT输出内容,并注重不断创新,以充分发挥其潜力。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4-08-20 合作期刊: 《临沂大学学报》
摘要:天山廊道是唐人认识西域的自然地理通道,也是唐代社会认知和书写西域胡人群体的重要路径依赖。唐朝统一西域后,天山廊道成为中原与西域之间政治交往、贸易往来、宗教传播的重要孔道,大量西域使者、胡商、胡僧等群体通过天山廊道来到中原。天山廊道沿途气候干旱、水资源稀缺、绿洲间荒漠广布、戈壁漫长,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与交通条件既赋予了来往西域和中原之间的流动群体吃苦耐劳甚而拥有异能的秉性,又增加了香药、珠宝等珍稀商品的附加值。唐朝的有效西域治理保障了丝路通畅与西北社会稳定,由此使得东西往来更为密切,进一步促进了唐人通过天山廊道对西域广阔世界从想象到现实认知的转变,奠定了唐人认知西域世界的客观基础。
分类: 民族学 >> 民族学 发布时间: 2024-08-02 合作期刊: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晚清革命的背景下,章太炎从传统国学出发,基于三个方面对既有民族概念进行反思:第一,借由 两种理解“民”的方式,章太炎厘清了“民族”之“民”的具体意涵及其内在张力;第二,借由对“族”的分析,章太炎扬 弃了以“文明西来说”为代表的种族话语,进而致力于用历史及其内在的本真性来确证、建构民族之“族”;第三,章 太炎并不将民族视为永恒的标尺,而是指出其局限及终将归于消亡的趋势,故而侧重于从工具性价值角度阐发其 民族思想。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07-02
摘要: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技术创新与应用,人工智能是铸造新质生产力最有效的手段,随着人工智 能技术的快速进步,大语言模型,特别是 GPT 系列,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这些模型在 处理金融文本、预测市场趋势、管理风险、执行算法交易以及改善客户服务等方面展现了显著的潜力,成 功地提升了金融新质生产力。 尽管如此,要成功将这些先进技术融入金融领域,同时确保数据隐私、模型 的解释性和准确性仍然存在诸多挑战。 文章深入探讨了大语言模型在金融领域应用的核心原理、面临的 主要挑战、最具潜力的应用场景、有效的效果评估方法、关键的落地实施因素、解决可解释性问题的策略、维护数据隐私和安全的重要性,以及预期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可能带来的行业变革。 通过全面的分析,为 金融机构利用大语言模型提供指导,同时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07-02
摘要: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技术创新与应用,人工智能是铸造新质生产力最有效的手段,随着人工智 能技术的快速进步,大语言模型,特别是 GPT 系列,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这些模型在 处理金融文本、预测市场趋势、管理风险、执行算法交易以及改善客户服务等方面展现了显著的潜力,成 功地提升了金融新质生产力。 尽管如此,要成功将这些先进技术融入金融领域,同时确保数据隐私、模型 的解释性和准确性仍然存在诸多挑战。 文章深入探讨了大语言模型在金融领域应用的核心原理、面临的 主要挑战、最具潜力的应用场景、有效的效果评估方法、关键的落地实施因素、解决可解释性问题的策略、维护数据隐私和安全的重要性,以及预期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可能带来的行业变革。 通过全面的分析,为 金融机构利用大语言模型提供指导,同时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分类: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06-19
摘要:社区志愿者既处在制度体系的边缘又处在社区公共生活的中心,对于基层社会秩序的生成和维系至关重要。通过使用生活史访谈方法深入社区志愿者的精神世界,提出有关社区行动者的类型学,区分出爱好者、奉献者、意见者与中立者四种类型,前两者构成广义的 “社区志愿者”。分析积极社区行动者赖以产生的多重文化源流,可以发现家意识、个体意识和单位意识三重线索的交互作用是推动社区志愿者投入公共生活的根本动力。行动者是以生活实践承担多重文化脉络的负载者,社区由此成为从家庭到国家的中间结构。这一探索为理解当代中国城市社区志愿者与社区治理提供了一个新框架,揭示了宏观社会转型在个体行动者身上沉淀的意识与情感结构,也展示了中国基层治理现代化不同于西方 的历史路径。
分类: 哲学 >> 逻辑学 发布时间: 2025-01-13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关于何为意义最小载体的争论由来已久,迄今众说纷纭,比如词素说、语词说、语句说乃至整个科学说;而且,相关争论仍在持续发酵。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跨界争论、论题不对、研究模式大相径庭,以及关于意义实体是否存在的错误假设,等等。这些问题可以通过设定和遵循目的原则和语境原则,建立表达—反馈—确证机制尝试消解。一旦这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关于何为意义最小载体的争论自然会达成共识。
分类: 法学 >> 诉讼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4-11 合作期刊: 《河北法学》
摘要:囿于立法的模糊规定,既有的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中,被封存犯罪记录的诉讼效力问题,争议持续不断,集中体现在累犯认定的争议、毒品再犯的“类案不类判”、“减半入罪”的认定分歧、径行逮捕的适用盲区以及刑事和解的条件存疑等方面。其深层次根源则在于,我国长期对犯罪记录封存和前科消灭混淆理解和运用,犯罪记录封存效力和再犯可能性判断之间的逻辑关系未能理顺,以及犯罪记录封存后解封程序不够完善等。为应对上述实践乱象和理论争议,应当统一实体法和程序法当中关于“犯罪记录”的一致表达,厘清封存效力与再犯可能性之间的逻辑关系,明确犯罪记录封存的解封与诉讼效力的恢复,对两种犯罪记录封存诉讼效力中是否成立一般累犯、特别累犯、毒品再犯,以及是否可以“减半入罪”、是否适用径行逮捕和刑事和解等问题进行区别讨论。借助“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所带来的研究热潮,对既有制度遗留的诉讼效力问题,也应一并讨论和解决。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东吴学术》
摘要:中国创意写作已经从引进阶段进入稳步推进阶段,随着“中文创意写作”二级学科的确立,创意写作势必会进一步引发中文系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的变革,原有的中文系本科教育中以语言学教育、文学史教育等为主的课程体系也将面临大的调整,这些变化都对创意写作教材的编写和中国特色创意写作教材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国内已出版的自主编写的创意写作教材入手,围绕其“编写理念是什么”“编写存在哪些问题”以及未来“如何进行教材体系化建设”三个问题进行探究;发现当前中国高校创意写作教材大都围绕着创意写作学科本位、产学研一体化、创意写作实训体系建设这三种理念进行编写,存在着教材内容宽泛且不成体系、实践性不足、实用性不足等问题。未来在体系化建设上应注意建设中国特色的创意写作教材体系,平衡教材中的理论体系和实训方法,同时注意教学法、创意写作方法论研究,提升教材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专门史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摘要:屯垦戌边是中国历代中央王朝治理西域的重要举措,唐朝将其推进到了历史新高度,维护了唐朝在西域的稳定和发展。首先,唐朝在东天山的伊州、西州和庭州地区首开屯戌,并建立了直接属于中央政府的正州进行管理,此后唐朝在庭州设置北庭都护府管理东天山屯田,天山北麓的庭州、轮台等地的草原绿洲也被大量开发出来,并成为多民族交往交流之地,推动了不同族群参与到屯垦戌边活动中;作为西域腹地的塔里木地区,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安西四镇”进行屯田,成为唐廷稳定西域局势、逐鹿中亚的军政中心。唐朝在西域的屯垦戌边策略,促进了西域社会发展和盛唐局面出现。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专门史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摘要:20世纪30年代初,国内社会经济大萧条,为挽救棉纺织业危机,荣宗敬提案由国民政府为民营纺纱企业购置机器作担保,该案被国民政府采纳并细化为英国“庚款担保购锭”。该案历经国民政府部门主导权之争,民营厂商因政府所颁布的购置机器及还本付息办法严苛而偃旗息鼓,申新纺织公司企业请借英国庚款购锭的申请失败,最终成为一纸空文。其根本原因在于国民政府一面不愿承担民营厂商购锭的担保风险,一面又试图通过“庚款担保购锭”案把英庚款中“专款专用”的水利购料款陆续转为现金使用。
分类: 法学 >> 刑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3-04
摘要:我国犯罪结构呈现出轻罪案件占比与轻刑适用率双上升,刑法的积极预防理念以及轻罪犯罪圈的扩张,标志着我国轻罪时代不再遥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为解决轻微犯罪附随后果异化的问题提供指引。本文以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与前科消灭制度比较为切入,探讨了前科消灭制度为何难以构建,以及轻微犯罪的治理为什么选择了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同时比较考察域外主要国家相关制度,从范围界定、条件限定及程序设计提出构建我国轻微犯罪封存消灭制度的若干构想。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5-02-12 合作期刊: 《兰台世界》
摘要:毕业生档案滞留有其概念,从三个角度可以分为六类。总结了毕业生档案滞留的数量和趋势,探讨了毕业生档案滞留的原因。根本原因是宏观时代和社会经济的变化;政策原因是教育部“保留两年”政策的推出;直接原因包括毕业季转递档案数量不够多、学校管理措施针对性不强、毕业生档案意识不够。介绍了避免档案滞留的信息化预防机制设计思路和依据。主要设计内容包括新增“延迟转递(保留二年)”选项、新增户口簿影像上传、新增地址和毕业材料的自动比对、新增“保留到期”选项等。强调设计预防机制时需要注意三点:是否允许毕业已就业的学生申请档案保留,如何确保毕业生档案转递信息应登尽登,对是否设置学院审核权的考虑。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4-12-31
摘要:在西方汉学家中,任博克的郭象哲学研究具有典范性。他对《庄子注》中的“理”的研究,构成理解其郭象哲学思想研究理路的关键所在。任博克对郭象思想中的“理”的探讨,建立在他对中国传统思想中的“理”的系统性把握的基础之上。在反讽性传统和非反讽性传统的关系框架下,任博克分析中国思想中“理”范畴的产生和发展,对郭象《庄子注》中之“理”范畴的研究具有自己的独特视角和理路,并由此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观点。分析任博克对郭象《庄子注》中“理”的独特把握,有助于理解他对郭象哲学本体论式研究理路的批评和分析。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4-12-31 合作期刊: 《武陵学刊》
摘要:任博克的郭象哲学思想研究在当代西方汉学研究中可谓翘楚,但是在汉语学界尚未获得足够的重视。研究任博克的郭象哲学思想研究,在资料上需要以其专著《无系之罔两:郭象的新道家哲学》为主,同时参考他的其他相关论文和章节。在一种“冥/迹”的结构性图像下,任博克分析了郭象哲学思想中的“自然”“性命”“理”“自我”“冥物”“无待”“独化”等诸多范畴,他的诸研究观点可谓是新见选出,且能够自成系统任博克的郭象哲学思想研究,尤其是其研究理路,能够对汉语学界的郭象思想研究提供诸多重要的启示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发布时间: 2024-12-31 合作期刊: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12-18 合作期刊: 《求索》
摘要:人口结构和生育政策的变化为重新审视单身女性生育及其规制模式提供了新的视野和契机。我国法律不但未禁止单身生育,还禁止歧视非婚生子。然而,立法层面,单身女性实施辅助生育的法律规定滞后、规则模糊;司法层面,丧偶女性主张植入配偶生前冷冻胚胎实现妊娠和未婚育龄女性主张社会型冻卵保持生殖力两类纠纷反推单身女性实施辅助生育在制度层面的完善。从自然权角度证立生育权在依赖科技生育和积极控制生育这两个领域均比较薄弱。基于当前人口老龄化现状,国家实施积极生育政策,加之生殖技术发展普及,民生权视角下探讨单身女性实施辅助生育的权利和规则更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单身女性生育的民生权具有自然权利和社会保障两层意蕴,单身女性实施辅助生育规制体系应在积极支持保障、合理运用技术、促进社会公平、维护公序良俗等四个基本价值框架下明确权利行使范畴,设计“硬法”和“软规”相结合的规则体系,完善司法救济规则,设置配套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