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长期执政视域下党的思维的逻辑谱系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4-03

    摘要:坚持历史思维是党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不断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思想武器。在历史思维的逻辑谱系中,以已有的历史积累为基础,审视、继承和创造历史而逐步凝聚、内化和升华而成的历史意识是历史思维的逻辑起点;端正历史认知,全面把握历史进程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经验、规律和大势,是历史思维的前提和基础;基于历史认知而表现出来的历史自信,包括对党的重大成就、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的高度认同,对党所确立的奋斗目标、宏伟蓝图、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的充分认可,对未来党能创造新的伟业、赓续历史荣光予以必胜信心,是历史思维的关键;认清历史大势、映照社会现实、远观未来发展所形成的一种强烈历史自觉是历史思维的行动指引;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广泛凝聚力量,为履行历史使命、推动历史进步、实现奋斗目标所体现出的历史主动是历史思维的实践彰显。

  • 从自在到自为:对“世界”概念的三重理解

    分类: 历史学 >> 世界史 发布时间: 2024-11-30 合作期刊: 《内蒙古社会科学》

    摘要:“世界历史”概念经常在三个层次上被理解和使用。第一个层次的“世界历史”是历史学的“世界史”学科所使用的概念。这一概念是对各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总和的“泛称”,即自在的“世界历史”概念。第二个层次的“世界历史”是历史哲学所使用的概念。这个层次上的“世界历史”所指称的不是一个自在的自然而然发生的过程,而是在“历史学与哲学相统一”的视域下,反映“世界历史”在“概念”的自觉寻求和反思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即自觉的“世界历史”概念。第三个层次的“世界历史”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所使用的核心概念。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概念形成的前提是资本逻辑催生的普遍交往的世界历史,它涉及资本逻辑导致的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矛盾以及人类为解决矛盾而扬弃资本逻辑的世界历史过程。人类普遍交往的“世界历史”概念首要是自为的,它对于在当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价值。

  • 道贯与废起:荀子对儒家理性的坚持与开拓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0 合作期刊: 《邯郸学院学报》

    摘要:荀子的历史思想包含着对历史之常的认识,外在的历史条件以及崇德、尊圣、贵贤、隆礼等均是其内容,这些历史之常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在治乱废起(变)之中实现的;荀子的历史思想也包含着对历史之变的认识,即同情异道与异情同道两方面,表明历史变动并不是单纯的历史演进,而是蕴含着历史规律(常)并受其支配的过程。历史之常与历史之变的张力贯穿着苟子对儒家历史理性的认识,这种认识上承孔子、孟子而有所坚持,下及韩非、李斯而有所开拓,是战国秦汉之际儒家历史理性转变的关键节点。

  • 量化政治学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05-27 合作期刊: 《中国政治学》

    摘要:在大数据时代,量化方法的用处越来越大。基于清代官吏惩治和历史时期政治稳定性的研究,本文讨论了量化历史研究对历史政治学的潜在价值,包括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检验、完善政治科学理论,促进跨国和跨地区的有效比较等。

  • 回向本身:政治学“转向”刍议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05-27 合作期刊: 《中国政治学》

    摘要:本文提出 “回向历史本身”这一命题,初步思考政治学 “历史转向”过程中的研究路径和问题意识。 “回向历史本身”提供了这样一种研究过程: 研究者不断发现 “常识”所无法解释的历史现象,这些来自 “反常”的困惑,促使他们重新回到国际社会科学的理论传统中寻找灵感。他们由此可以重新借鉴这些理论认识,在与中国历史的比照中,解释之前无法理解的历史现象。接下来,他们可以根据新的历史解释重新构建理论。新的理论也会为人类所共同关注的政治学问题提供来自中国历史的解答。学者们这样做,而不是沿着僵化的某些理论预设,自以为中立地展开研究。因此,“回向历史本身”是一种不断自我反思的生生不息的研究方式,它将带给政治学与历史学无穷的活力。这种活力正是生发于以理论的智慧看待充满无限丰富性历史的学理过程之中。

  • 新时代青年坚定自信的逻辑理路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发布时间: 2024-11-13

    摘要:坚定的历史自信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业的强大精神力量。新时代青年作为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先锋力量,之所以能够坚定历史自信,源于中国青年群体参与创造历史成就并凝聚形成奋斗精神。新时代青年之所以需要坚定历史自信,在于历史自信是夯实“四个自信”的历史基石,是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基础,是遵循唯物史观的现实需要。新时代青年要想坚定历史自信,必须按照“历史认知-历史认同-历史主动”的逻辑,通过加强“四史”学习来深化历史认知,通过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来增强历史认同,通过增强历史使命意识来激发历史主动精神。

  • 耐心的哲学意蕴和实践指向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1-21 合作期刊: 《甘肃社会科学》

    摘要:党的二十大将“历史耐心”首次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历史耐心的提出是应对和筹划“两个大局”的时代需要,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教训的科学总结。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历史耐心的论述有着丰富的哲学蕴含:历史耐心是历史唯物主义大历史观的体现,以宽广的视野把握了历史的发展;历史耐心是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所导致的人类历史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规律的科学总结;历史耐心的形成有深刻的辩证法和认识论依据,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过程性和认识的过程性。在新的历史起点,坚定历史耐心应做到既要坚定历史自信,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也要保持战略定力,稳步走好共同富裕之路,还要坚守底线,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定历史耐心要总结历史经验,容错纠错,不断推进改革开放。

  • 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中国共产党主动精神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4-17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历史主动精神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动力。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动精神,具体包含历史清醒、历史担当、历史自觉、历史自信、历史创造的五重意蕴。中国共产党在辨明他国现代化发展困境中保持着历史清醒;在主动肩负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中强化着历史担当;在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逻辑中激发了历史自觉;在笃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增强了历史自信;在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新格局新境界中实现了历史创造。中国共产党发挥历史主动精神,坚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方向,增强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胜信心,锤炼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能力,激发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活力。

  • 社会学对政治学的镜鉴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05-07 合作期刊: 《中国政治学》

    摘要:我期待一种既有史识又有史德,同时又能提供史鉴的政治学学派能在中国发扬光大。

  • 中共党史人物研究的观辨析——兼多版《毛泽东传》内容对比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4-03

    摘要: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南,力求在整体上、深层次上探寻历史的本质及其进程的内在规律。改革开放以来毛泽东历史研究及形象建构存在着客观主义史学和实证主义史学的部分错误倾向,通过结合十九世纪欧洲历史哲学发展过程的观点讨论及海内外多个版本《毛泽东传》的内容分析,清晰厘清历史研究与文学创作、哲学探索、史料鉴证等边界。希冀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毛泽东的个人形象及其重要影响的同时,探究历史唯物主义对理解历史人物的指导作用及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倾向的理论启示。

  • 肖鸣锵重庆新闻史志的事实、记忆与心性研究

    分类: 新闻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4-12-25

    摘要:重庆地方新闻史和新闻志在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编修重庆新闻史志既是对重庆新闻事业规律的总结,也是重要的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实践。肖鸣锵重庆新闻史志团队在重庆日报社党委领导下,基于历史事实和历史记忆的“心中宝藏”,融合修史者、新闻人、革命家三重身份,从过去、现在和未来三重维度寻求真实、真相和真理,秉承“三重求真”方法论对复杂的历史资料进行处理,呈现出与学者治史不一样的史学意涵,尤其体现出革命浪漫主义、家国情怀和历史使命感书写等历史心性特点,在“雅声抒正气”中践行“党媒姓党”理念,是“姓党党史”在新闻史志领域中的一种有益尝试,起到“修志问道,以启未来”的作用。

  • “复线”的书写可能——从清季教科书谈起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发布时间: 2024-07-18 合作期刊: 《河北学刊》

    摘要:清季历史教科书在叙述中国历史特别是清代本朝史时,大体遵循线性历史叙事下的普遍主义历史观,以适应民族国家时代到来的新挑战,但中国历史发展的独特性,导致书写实践中存在矛盾纠结和进退失据之处。只有从经典的以欧式民族国家话语为准绳的线性历史观中走出来,方能写出符合中国历史实际的史著。这恰恰表明中国历史书写具有另一种可能——走“复线历史”之路,建构起中国式的从天下、王朝国家走向民族国家的历史书写线索和路径。

  • 中国共产党自信的生发源泉和实践旨归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04-23

    摘要:历史唯物主义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理论依据;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争赢得了震古烁今的巨大成就,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重要基础;中国共产党始终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最大底气。新征程上,要推动党史学科与党史研究向纵深发展,坚持唯物史观指导,同错误思潮划清界限,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

  • 认知·实然·诠释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河北学刊》

    摘要:[摘要]历史认知、历史实然、历史诠释是历史研究的核心概念,在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冲击下,有必要以新的视野和新的眼光重新对它们加以梳理和界定。历史认知是人的文化实践活动,而人的文化实践的多样性,其栖身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形态的多样性,必然导致历史认知的多样性,“横看成岭侧成峰”是历史研究中永恒的图景。但是,历史认知并非漫无边际的想象,它必须受制于历史实然,必须严格限制在史料允许的空间。因为,我们不同于后现代主义理论者视历史为一种虚构的存在,一种文本,而是坚定地相信,过去曾经发生过并肯定发生过,并确信我们有可能在相对真实的意义上重建史实;正是由于相信历史实然是存在的,而非后现代理论所认为的历史书写只是一种文学想象,因此,我们追求基于史料基础上的“真实”,相信“历史遗迹”比“证词”更有效,“原始”证据比“二手”证据更有效,并致力于借助“原始第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的综合、比照和分析,重新获致历史的合理性解释。历史学家的职责不仅在于“赋予过去的事件以实在性,也赋予它们意义”。因此,诠释是历史研究的灵魂。但是,历史学家的工作特点是“事后认知和回推立论”,十分容易陷入“历史辉格主义”,从“过去”中发现现在,由此导致一系列历史诠释中的偏误。作为历史学家,我们的使命是捍卫历史,但这个捍卫绝非故步自封,而是在不断吸收新鲜思想理论的血液中更新历史研究的生命。对于人类来说,历史学是这样重要,因为“人是历史学的唯一对象”,“历史学必须捍卫人的价值”。为此,我们必须像吕西安·费弗尔那样,“为历史而战”。

  • 学即人学论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河北学刊》

    摘要:[摘要]人谓“文学即人学”,其实“史学亦人学”。人创造了历史,历史学家创造了历史学,人既创造历史也创造历史学,历史学毫无疑问是人学。这里的“人学”,首先涉及历史学家之“学”,即他的主体修养问题;其次则蕴含史家面对历史时须以人为本。

  • 传记小说

    分类: 外国语言文学 >> 外国文论 分类: 外国语言文学 >> 外国文学 发布时间: 2025-02-22 合作期刊: 《外国文学》

    摘要:“传记小说”近三十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主要创作文类,其文类理论也在快速发展完善。传记小说理论家通过不断厘清传记小说与相近的“历史小说”和“传记”等文类的区别,逐渐确立起独立文类的地位,并要求以新的文类标准来评判此类作品。传记小说作家在对人物和读者承担必要的伦理责任的基础上,享有充分的美学自 由进行创作。在这个层面,指导作家创作的是其美学原则,而非传记或历史的真实性标准。作家自由地从历史中挖掘另类真实,同时通过小说与历史的互动形成隐喻性指涉,由历史个案辐射出传记作家对于更普遍生存状态的阐释和理解。传记小说因而具有重要的文化干预功能,用多面立体的文学肖像来抵御简单化的宏大历史叙事。

  • 文学、认知叙事学与社会演化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文艺学 分类: 外国语言文学 >> 比较文学 分类: 外国语言文学 >> 外国文学 发布时间: 2024-12-08

    摘要:论文探讨了文学、历史认知叙事学与历史社会演化之间的一些关系,这不能说是我们对历史认知叙事学的基础展示,而是对相关问题和历史建构过程某些问题的澄清,这主要是从若干问题如文学的作用等角度进入的。尽管我们依旧有所保留,认为对于文学的作用与相关领域的能力不过高估,但是很难否认,文学与历史社会演化的纷繁复杂的关系,依旧是在一些既明显又潜在的维度中进行的,包括某些洞察与特殊的能力。论文也从新的视角对作者、读者与“虚构”问题做了新的理解。可以认为,文学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了其与历史社会演化的独特关联,在这一点上,我们也认为,历史认知叙事学同样有其独特作用。我试图以历史认知叙事学为起点,构建一种适合中文专业研究者的比较文学研究。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提到的这个普通历史认知叙事学,是历史认知叙事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在上述基础上,我对《拉奥孔》中的历史难题做了一个推进,实际上也是提供了一个初步的解决方案。

  • “复线”的书写可能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河北学刊》

    摘要:[摘要]清季历史教科书在叙述中国历史特别是清代本朝史时,大体遵循线性历史叙事下的普遍主义历史观,以适应民族国家时代到来的新挑战,但中国历史发展的独特性,导致书写实践中存在矛盾纠结和进退失据之处。只有从经典的以欧式民族国家话语为准绳的线性历史观中走出来,方能写出符合中国历史实际的史著。这恰恰表明中国历史书写具有另一种可能一一走“复线历史”之路,建构起中国式的从天下、王朝国家走向民族国家的历史书写线索和路径。

  • 社会学的知识来源与政治学的发展方向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05-10 合作期刊: 《中国政治学》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反思历史社会学知识合法性的来源和基础,寻找历史社会学家群像的共性和差异。在此基础上,对社会科学研究历史转向趋势下历史政治学的发展方向做出讨论。

  • 政治学的中国议题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04-16 合作期刊: 《中国政治学》

    摘要:中国政治学需要范式革命。考虑到中国自身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历史记录,历史政治学当为最好的突破口。历史政治学的中国议题大约有三: 第一,完整地描述国家形态在中国的演变历史,以揭示当代国家形态之渊源、把握政治演变之趋势、探讨改善政治之方案; 第二,通过历史的比较政治分析,充分发掘中国最早建立现代国家、长期实行郡县制、国家规模持续扩大且保持超大规模这三个重要事实的理论意义,以重新思考、构建关于政治、国家的一般理论; 第三,揭示中国与中国以外国家的政治互动过程,立足中国,发展世界历史政治学,研究世界政治体系演变的历史,以探讨中国为改善世界体系可发挥之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