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历史学 >> 中国专门史 发布时间: 2025-01-19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尘封百余年的文献史料中隐藏着一个有关武汉大学筹办的重要史实,即在国立武汉大学成立之前,武汉大学校名即已被先期使用,并有过近20年的三段倡办经历。第一段经历始于清末,源自英美传教士提出的“联合大学建议”,并在选址武汉后引出“武汉大学计划”,但终因经费筹措未果而宣告中止;第二段经历始于武昌起义之后,一批辛亥革命志士为了纪念武昌首义之功,倡议国人自己“设立武汉大学”,后因经费不足而最终未能如愿,但却促成了被作为武汉大学基础而先行开办的国立武昌商业专门学校的诞生;第三段经历起自国立武昌商业专门学校开办之后,由北洋政府鄂籍要员黎元洪等接续筹办武汉大学,曾大张旗鼓地掀起过不小的筹办高潮,其间一度传闻黎元洪将校名更改为江汉大学,并最终留下遗嘱而由其子给国立武汉大学捐款建造了一座现代体育馆。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发布时间: 2024-09-09 合作期刊: 《肇庆学院学报》
摘要:以20世纪的中国画改造为背景,结合近年来学界整理的关于黎雄才西北写生和创作《武汉防汛图卷》的文献资料,以黎雄才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西北写生卷”和50年代创作的《武汉防汛图卷》为研究对象,从技法、构图、人物三个角度论证“西北写生卷”到《武汉防汛图卷》是一个写生到创作的探索过程,也是一个把传统符号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实践过程。这一实践开启了山水画新的创作源泉,使山水画艺术民众化,具有了新的社会功用,代表时代的新功能。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4-05-28
摘要: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的创建发展历史生动体现了伟大的建党精神。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创立以后,武汉地区与全国其他地区的革命运动紧密联系起来。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的创建和发展对武汉乃至湖北地区的革命运动及革命组织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与影响,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始创阶段的历史写照之一,革命先辈们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伟大的建党精神。通过回顾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的这段光荣卓越的历史,我们可以获得在思政教育方面的一些启示。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贯彻与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发布时间: 2024-11-22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教育活动中诞生的。对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学习、研讨和宣传是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形式,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几乎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团体的基础上建立的。以董必武、陈潭秋等为代表的武汉早期党组织成员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中转变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他们还历史地承担起了对工人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任务,推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主要不是由工人运动直接推动而是由先进知识分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理论教育活动直接推动,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的一个重要特点。重视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理论教育是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伊始即形成的一大传统,并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
分类: 地理学 >> 人文地理学 发布时间: 2025-04-07 合作期刊: 《热带地理》
摘要:针对城市公共交通竞争力有待提升的现实背景,以及对车外环境和替代出行方式关注不足等问题,文章通过出行链视角,结合武汉市主城区居民出行调查和街景数据,利用百度地图模拟出行路径,使用随机森林模型全面分析了出发地、目的地和车外路段建成环境对公共交通与小汽车出行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1)细化出行阶段并考虑替代小汽车的公交出行方式,可增强分析深度和模型精度;2)建成环境是影响2种交通方式选择倾向的关键因素,其中车外环境与出发地、目的地的建成环境同等重要;建成环境因素与交通方式选择倾向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且部分因素在出发地和目的地的影响有所差异;3)建成环境对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机理可分为弹性调整、有限支撑和直接驱动3种类型。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社会保障 发布时间: 2024-12-05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地方政府及开发商权衡城中村更新的经济成本后形成以家庭人口或农房初始面积为基底的补偿策略。两类补偿分别侧重村民的成员权和住房资产累积量,相对获益群体及村民政策满意度存在分化,识别其差异及关联性可为缓解补偿纠纷及后续政策优化提供参考。本文在武汉市开展城中村更新的典型调查,比较住房补偿基底选取对村民住房资产及政策满意度的影响。研究表明:(1)按家庭人口补偿的村民家庭户均还建住房较初始农房面积减少129.80m²,而按住房初始面积还建的村民家庭住房面积与更新前变化不大,仅减少14.74m。(2)按人口补偿城中村更新还建后村民家庭之间的住房资产趋近,相对剥夺指数从 0.41 降至0.10;按住房面积补偿的城中村村民的住房资产相对剥夺指数则从0.51提升到更新后的0.54,家庭之间的住房资产差距略有增强。(3)按人口补偿使城中村原农房面积低于400m²的村民家庭住房面积有较大增加,其政策满意度高;而按住房初始面积还建的城中村,原农房面积在200m2以下的村民家庭相对受损,还建后住房资产相对剥夺指数增加,其政策满意度低。(4)人口补偿方案考虑到原农房面积较低家庭宅基地的空间发展权,同时避免对抢建加盖等形成的超额面积过度补偿;按住房初始面积补偿则有利于原农房面积较大的村民家庭,但忽略了原农房面积较少家庭参与城中村更新宅基地增值收益分配
分类: 生态学 >> 生态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21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基于武汉市1997-2017年土地利用和能源消耗数据,构建库兹涅茨曲线模型验证碳排放强度与建设用地扩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武汉市1997-2017年碳排放总量随建设用地面积的增长呈波动型增加,其中建设用地碳排放是其主要来源,占碳排放总量的99%以上;(2)武汉市碳排放强度与建设用地总量比例存在“倒 U”型库兹涅茨曲线关系;(3)二级地类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比例和交通运输用地比例与碳排放强度之间均存在“倒 U”型库兹涅茨曲线关系,而水利设施用地比例与碳排放强度之间无明显的曲线关系。为此,建设用地扩张指标应向低碳产业用地倾斜,同时促使土地向具有碳汇功能的草地、林地等土地利用类型转换。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4-11-26
摘要: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中小学课后服务“1+X”学业辅导方案成为减轻学生负担、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武汉市中小学课后服务实践的深入调研,分析了“1+X”模式的政策演变、实践基础及其深层逻辑,探讨了当前实践中存在的误区与挑战。研究发现,武汉市通过精准作业设计、科学作业管理、有效学习辅导等措施,成功提升了课后服务学业辅导的质量与效果,但也面临着校际差异、管理挑战及教师负担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从地方教育部门、学校管理到一线教师三个层面的优化建议,旨在为“双减”政策下课后服务学业辅导方案的完善提供参考。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9-10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的背景下,建设现代化都市圈既符合“全国一盘棋”的战略谋划,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武汉都市圈位于长江经济带,区位条件优越、辐射范围广,能为共同富裕提供实践平台。武汉都市圈经历了快速发展阶段后,仍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制约物质财富增长和共享效率。为了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助力共同富裕的实现,武汉都市圈应强化交通互联互通、形成错位发展格局、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功能、产业、人口、空间和公共服务协调发展格局。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专门史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摘要:武汉国民政府的财政困难与财政军事化密切相关,为解决财政问题,武汉国民政府运用政治权力强势干预金融,导致商人疏离。在内交外困之下,该政权颁行集中现金令。政令的实施虽有切实利益,但各方应对所带来的困难及纸币过度发行对武汉金融市场的影响使其得不偿失。集中现金风潮爆发后,该政权采取疏通申汉汇兑、稳定金融市场、整顿纸币等措施应对,但由于商人暗中抵制,应对实效不佳。宁汉合流后,武汉因集中现金风潮遗留的各种债务不仅数额巨大,且涉及诸多利益群体,悉数清理并非易事。与武汉国民政府不同,南京国民政府建政伊始就采取联合资本家、保护工商业的政策,债务清理过程中对鄂省府及商民又做了一定程度的妥协,从而有利于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以清结债务,建立并巩固其在湖北的统治。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4
摘要:【摘要】:市域产教联合体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对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武汉·中国光谷”市域产教联合体为例,深入探讨其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分析其在产教融合中的作用与意义。通过对联合体的运行机制剖析,揭示其在运行过程中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以期为其他地区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的深化与创新。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2-27 合作期刊: 《开发研究》
摘要: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促进知识创新活动集聚是提升城市原始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有必要对其展开深入研究。为此,以武汉都市发展区为例,采用科技论文发表数据,基于HDBSCAN空间聚类算法识别出知识创新集聚区,分析其类型、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武汉都市发展区存在多个知识创新集聚区,按创新功能可分为生产型、知识型、孵化型3类,各集聚区均呈显著的集聚分布,总体形成纺锤体型的层级结构与“一核两翼”的组合格局。各集聚区的形成受到建成环境、产业环境、创新环境、社会环境与政策环境的综合影响,且不同类型集聚区形成的显著影响因素存在差异,生产型集聚区主要受内部交通、游憩休闲服务与就医服务等因素的影响,知识型集聚区主要受上级扶持政策、科创服务与高校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孵化型集聚区主要受土地成本、孵化服务、产业准入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新发展阶段,知识创新集聚区是城市集聚知识创新主体的重要空间,可从生产型集聚区的产城融合发展、知识型集聚区的产业基础升级与孵化型集聚区的公共服务配套完善等方面予以优化。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4-11-19
摘要:以武汉体育学院“三下乡”志愿团队的实践活动为案例,探讨普通话在地方扶贫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及其赋能效应。深入分析普通话推广过程中包括增强语言能力、推动社会融入能力及满足跨区域交流需求在内的作为与可能,进而助力精准脱贫与教育振兴。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资料收集、观察访谈等方法,收集了志愿者、学生、教师及当地居民的相关数据,并结合理论分析,总结普通话在扶贫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师资力量薄弱引发的教育失衡;语言环境复杂导致的学习壁垒;社会认知不足及持续性挑战等潜在的阻碍因素。籍此逻辑分析发现:采用加强师资培训、丰富教学资源、营造语言环境等现实措施是精准赋能地方扶贫教育的必由之路。研究结果表明,普通话的普及不仅能够显著提升贫困地区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未来地方扶贫教育发展的趋势与可能。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发布时间: 2024-12-16
摘要:近年来, 大学生心理援助工作受到政府、学校和教师等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 有关研究也逐渐增多, 但针对大学生心理援助资源整合的研究却显单薄。而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许多问题, 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资源整合与开发利用的问题, 因此, 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性教学资源整合的研究, 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通过对武汉市多所高校的心理援助机构、热线服务、心理咨询师队伍等资源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本研究揭示了当前校际间心理援助资源分散、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课题研究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大学生心理援助资源整合的相关理论与实践,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研究团队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文献分析等多种方法,对武汉市多所高校的心理援助机构设置、心理咨询师队伍、热线服务、心理健康课程等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武汉市高校在心理援助资源方面虽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诸多不足。一方面,各高校间心理援助资源分布不均,部分高校资源匮乏,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健康需求;另一方面,已有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存在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的现象。此外,校际间缺乏有效的合作与沟通机制,导致心理援助服务难以形成合力,无法充分发挥整体效益。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构建校际心理援助资源共享平台的策略,包括建立统一的协调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专业培训与督导、推动多元化服务模式等。同时,本研究还结合国内外成功案例,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资源整合模式和实施方案。建议:首先建立校际心理援助资源共享平台,通过统一的协调机制,实现心理咨询师、热线服务、培训资源等的共享与优化配置;其次加强心理援助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与督导,提升其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确保心理援助服务的质量与效果;第三,推动多元化服务模式的发展,结合线上线下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心理援助服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第四,建议各高校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制定心理援助服务标准和流程,建立心理危机联动干预机制,形成协同作战的合力;第五,加强与社区、家庭等社会力量的联动,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心理援助服务体系,为大学生提供更加全面、专业、便捷的心理健康支持。通过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提升心理援助服务的整体水平,为大学生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旅游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14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体育旅游作为旅游产业中的新兴业态,近年来逐渐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与追捧。武汉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举办国内外体育赛事的经验,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已逐渐发展成为热门体育赛事大城,但其产品开发力度不足,尚未形成成熟的体育旅游产业发展体系。本文采用ASEB栅格分析法,探究武汉市体育旅游发展现状,为有效解决新冠疫情后武汉体育旅游产业低迷状况提供思路与对策,促进武汉市体育旅游产业实现特色化、体系化和规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