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2-09
摘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作为一种理论范式,在面临质疑和诘难的理论生态中,展现了其与数字时代对话的开放性和发展性。左翼学者的新阶级理论在劳动模式、涵盖范围、劳资关系上显现出数字时代阶级范式的新特征。同时,阶级理论范式作为指导实践的内容,在新的历史阶段获得发展之后,展示出了其对新社会运动产生的现实影响,使运动主体呈现出去阶级化、多元群集的特点;取消了共同纲领,使斗争目标发生转向;确认了组织方式的横向性原则。对阶级范式发展性和影响的研究,是对抗错误思潮,释放经典理论的再生力量,扩写数字资本批判内容的重要方面。
分类: 民族学 发布时间: 2025-02-08 合作期刊: 《民族论坛》
摘要:进入新时代,旅游已成为构建地方共同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途径。作为旅游的一种特有形式——民族旅游,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更具优势。基于对丽江古城纳西族民间舞蹈“打跳”的田野调查,探讨民族旅游如何通过民间舞蹈增强民族互动,强化各民族文化认同。研究表明,丽江纳西族“打跳”从起源上便是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结晶,在旅游发展过程中,更是不断汇入彝藏走廊各民族的舞蹈元素,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融合理念。“打跳”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深化了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强化了中华民族历史记忆,激发了中华民族共有审美体验。这一案例为进一步思考如何在民族旅游中开发更多的文化路径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重要参考。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4-16
摘要:云南省中职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改革的研究旨在适应职教高考的新要求,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云南省作为职业教育大省,面临着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和校企合作等方面的挑战。改革措施包括优化评价主体结构、丰富评价内容、创新评价方法和强化评价结果应用。通过建立政府、学校、行业组织、企业、学生、家长及第三方评价机构共同参与的评价模式,云南省中职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将更加科学、合理和全面,服务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职业成长,为云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4-11
摘要:市域产教联合体是破解我国产教融合 “最后一公里” 问题的关键举措。通过制度逻辑理论视角对影响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多重制度逻辑进行分析,市域产教联合体的构建和运行具有政府逻辑、市场逻辑、教育逻辑、社会逻辑和园区逻辑。不同的制度逻辑在市域产教联合体发展过程中呈现一定的矛盾冲突,主要表现为多元主体价值取向差异化、角色定位模糊化、政策制定与执行不一致、校企合作貌合神离。因此,寻找相悖逻辑间的平衡点并进行协调是提升市域产教联合体效能的可能路径:首先应构建公共价值,回应多元主体利益诉求;其次要纵向建横向连,提高联合体治理效能;再次要创新政策执行模式,落实政策细节;最后需紧盯着力点,集聚资源优化校企合作。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4-01
摘要: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中国职业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及其对当前教育体系的影响。通过对古代、近代和现代职业教育的梳理,揭示其在社会经济变迁中的重要作用和演变轨迹。研究发现,中国职业教育经历了从传统技艺传承到现代产教融合的巨大转变,各阶段的职业教育都为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并对当前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产生了深远影响。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4-01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在旅游专业的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不仅提升了教学效果,还为中职旅游教育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可能。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育技术的应用也面临一系列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现代教育技术在中职旅游课堂改革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路径,为中职旅游课堂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4-01
摘要:研究基于实地调研,对广东省某资深民办技工院校职教高考转型的案例进行质性研究,通过全校职教高考培训、教研室小型研讨会、全系座谈会和个人面对面访谈等形式获取访谈文本,借鉴扎根理论的编码程序,对访谈文本进行分析,将悬浮化概念引入职业教育领域,探讨了职教高考热潮下技工院校所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发现,在职教高考改革过程中,传统技工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发生了较大的变革,技工院校面临着转型难、招生难、教师改革动力不足等挑战,出现政策精神与实践脱节的“悬浮化”倾向,即宏观政策与实际教学实践之间存在断裂,政策精神和具体教学活动之间缺乏有效的连接和互动。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摘要:[摘要]职校教师数智化转型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举措。教育家精神是新时期培养大国良师的重要纲领,是职校教师数智化转型的精神指引。职校教师要在数智教学过程中坚守教育家的理想信念,在数智教学主体中凸显教育家的道德情操,在数智教学场景中彰显教育家的育人智慧,在数智教学活动中秉持教育家的躬耕态度,在数智教学关系中保持教育家的仁爱之心,在数智教学空间中续教育家的弘道追求。在职校教师数智化转型过程中,要以信念精神鞭策教师,提升数智教学坚持力;以道德情操引领教师,提升数智教学领导力;以育人智慧督促教师,提升数智教学胜任力;以躬耕态度慰勉教师,提升数智教学研究力;以仁爱之师要求教师,提升数智教学感染力;以弘道精神鼓励教师,提升数智教学合作力。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摘要:本研究整合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框架,系统考察职业本科教育与职教高考改革的协同机制。通过政策文本分析与多案例比较,揭示二者在制度设计、实践操作与价值导向层面的耦合关系。研究发现:职业本科发展存在"学术漂移"与产教融合弱化等结构性矛盾,职教高考面临评价标准失准与衔接通道梗阻等现实困境。提出构建"标准-资源-评价"三位协同体系,为完善现代职教体系提供理论支撑。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摘要:[摘要]培养高技能人才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举措。市域产教联合体是实现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模式与探索,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一翼”。市域产教联合体可以联合区域多方主体,整合高技能人才育人要素;对接区域产业需求,打通高技能人才培养环节;生成技能特色文化,扩大高技能人才发展空间。据此,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资源整合机制、完善市域产教联合体产教供需机制、创新市域产教联合体育人评价机制是激发市域主体活力、更新市域培养模式、形成市域评价体系的推进路径。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03
摘要:区域创新能力是构筑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柱,国家层次上的创新必须依靠区域层次上的创新来支持。本文聚焦于中国地方政府的科技创新实践,从新质生产力和政府职能两个维度构建了区域科技创新涌现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2018-2022年31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NCA与动态QCA研究方法,探索区域科技创新涌现的多元路径和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不存在引致区域科技创新涌现的单一必要条件,但高技能劳动者的必要性在逐年增加;新质生产力结构性要素与营商环境是区域科技创新涌现的基质,财政支持是突破“中等水平”的关键,知识产权保护是高水平发展的必然要求;存在五条产生区域高水平科技创新涌现的组态路径,可归纳为“要素并发”、“政府牵引”、“双轮驱动”三种模式;时间维度上,五条组态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其中“双轮驱动”模式更能有效应对外部突发事件的冲击;地区维度上,部分组态在新疆、西藏和贵州这些省份的解释力度较为有限。本文对理解中国区域科技创新涌现的复杂机制具有学理意义,并为地方政府合理使用创新政策工具进行创新资源配置提供知识支持。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5-02-10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在面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进出口贸易熔断时,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性是穿越波动、维持物资供给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构建分析框架,利用2018—2021年的月度数据,采用双差法和二元边际分解法,对比分析了新冠疫情期间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的动态变化,深入探讨供应链韧性对贸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冠疫情的爆发对于农产品出口东盟的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都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伙伴国新冠疫情的爆发对于集约边际有正向影响,对扩展边际有负向影响,结果凸显了供应链韧性在应对重大外部冲击时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维持既有贸易关系方面的表现。此外,精深加工类农产品的出口增速明显高于初级加工类和未加工类农产品。本研究为分析全球重大突发事件背景下,供应链韧性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提供了新视角,为贸易政策制定与区域经济恢复提供了实证支持。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12 合作期刊: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农业发展实现结构调整与质量提升进程中,农产品电子商务已成为推动农村地区发展的重要引擎。以农民合作社为研究主体,从规模经济、交易成本、利益联结、要素流动四个维度构建理论分析框架,探索“农民合作社+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的理论依据。结合经验研究发现,首先农产品电子商务推动生产要素集聚以实现合作社向联合社的升级,其次促进交易成本向组织成本转化实现成本缩减,再次加强利益联结机制建设以实现农民增收,最后带动农村消费实现城乡要素双向流动。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图书馆学 发布时间: 2024-08-05
摘要:戏曲档案是戏曲艺术活动直接形成的原始记录,是承续和发展戏曲文化和戏曲记忆的重要载体。基于数字人文背景分析戏曲档案开发的可行性,从主体架构、数据架构、业务架构、应用架构设计面向数字人文的戏曲档案开发架构,进一步提出戏曲档案开发的行动框架,即推动戏曲档案开发跨界融合;打造戏曲档案数字IP生态链;搭建戏曲档案可视化数字记忆平台;构塑戏曲档案集成化叙事媒体矩阵。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4-07-24
摘要:亚里士多德关于“人自然是政治动物”的命题,首先是生物学含义,其次是政治学含义。从生物学看,政治动物与非政治动物的区分是类型上的;从政治学看,人与其他政治动物的区分是程度上的。但不论类型还是程度,都是以人的动物性为基础进行的区分。把人与动物从本质上彻底区分开的,是人的神圣性。也就是说,“政治动物”只是亚里士多德政治哲学的起点,“似神之人”才是亚里士多德政治哲学的终点。而教育,尤其是哲学教育,则是从政治动物到似神之人的实现途径。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07-24
摘要:如果不考虑原初样态等因素,仅从现存文本的分析出发,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可分为三个论题单元:第Ⅰ~Ⅱ卷为第一单元,论题为城邦;第Ⅲ~Ⅵ卷为第二单元,论题为政体;第Ⅶ~Ⅷ卷为第三单元,论题为教育。这三个论题之间为互涵、互摄的关系,可称之为三一结构:在第一单元,城邦等于政体;在第二单元,政体决定城邦;在第三单元,教育实现最好城邦和最好政体。教育是《政治学》全书的顶点,是古希腊政治文明传统的核心,是耶格尔所谓的“古希腊文化的理想”。如是理解,可以解决学术史上的一些难题。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唐歌舞戏《兰陵王》(日本称《陵王》《罗陵王》)具备故事、扮演、歌舞诸戏剧要素,向为研究者关注。《陵王》曲辞我国文献失载,但见存于日本,是推进唐代歌舞戏演艺形态研究的重要资料。《陵王》曲辞具有明显的代言成分,且歌唱、舞蹈由同一人承担,在表演形式上,已实现语言、动作、妆扮在“人物”身上的聚合,但其话语仍存在完全游离于戏外、不能统辖于人物表演的部分,与成熟形态的戏剧有显著区别。从生成路径切入,可以解释其戏剧要素产生与聚合之原理。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贵重”且可“行走”的存在。其“贵重性”和“行走性”成为当代语境中对于非遗价值发掘与活态再生的两个隐秘而重要的维度。在今天,美学日益成为至关重要的竞争力,在社会转型和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与此相应地,审美资本通过诉诸审美和艺术及其蕴藉的审美经验、情感、趣味、品味等及其重构而发生作用,从而带来社会物质增长,并加快实现人类美好生活。非遗以其情感性、趣味/品味性以及治理性具有成为审美资本的潜源性力量,但如何将非遗真正作为一种审美资本,实践其再生与行走,还需要结合本土美学的深度发掘,从而推进其当代进路。籍由对本土美学的把握与发掘,非遗数据化、非遗品牌化、非遗生活化等非遗资源化的可持续性推进,对非遗本土性的源/智与当代创/造之间的多重内生关系的深度发掘与活态转化,非遗资源化的当代进路才得以真正显现。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5-04-23 合作期刊: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摘要:自贸试验区建设为破解沿边开放发展困境和重塑发展模式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以沿边开放的发展困境、困境破解和新路径重塑为基本主线,首先系统分析传统发展格局下沿边地区开放发展困境的多维原因;接着从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两个角度,分步分点剖析自贸试验区破解沿边地区传统发展困境的机制和主要逻辑链;然后从内外开放相互促进、技术制度创新协同两个方面,提出了自贸试验区赋能沿边开放发展、重塑新发展模式的主要路径;最后从自贸试验区基本功能与沿边开放融合发展的角度,提出沿边地区开放发展新模式的未来政策取向。本文的研究为新发展格局下推进自贸试验区赋能沿边开放发展提供了理论逻辑支撑和政策选择思考。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09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对数字经济提升城市群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效应与机制进行理论分析,采用熵值法和SBM模型测度2011一2019年我国19个城市群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运用多种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城市群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城市群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该结论在统计上是稳健可靠的;市场化程度的提升是数字经济影响城市群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传导机制,但产业结构尚未成为数字经济影响城市群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渠道;数字经济的作用遵循梅特卡夫法则,即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显著的正向且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不断提升;数字经济对外围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比中心城市更显著,说明数字经济对绿色发展的扩散效应大于虹吸效应,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具有明显的普惠性质。因此,应继续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构建全面覆盖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持续优化地区市场环境,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要素配置功能;在城市群内部实施差异化的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中心城市着力优化软环境,借力数字经济纠正产业间要素错配,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和产业间融合;外围城市把握中心城市产业转移的契机,借助数字化建设红利提升资源可获得性和区域协作能力,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创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