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外国语言文学 >> 外国文学 发布时间: 2024-12-16 合作期刊: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阿斯塔菲耶夫从存在主义、本体论和自然哲学的视角在创作中为我们展现了自己的“生命哲学”,即关于生命万物均是自然之子的观念,因此他笔下的乡民以及一切自然生物在与大自然的融合中获得了跨越民族乃至时空的“存在”意义。 作家对于生命之“存在”的主题探索,始终秉持敬畏、谨慎的态度,并未用语言来界定周遭这个无法捉摸的超经验现实,而是将其置于不可言明的状态,以此传达出事物的真实本质。 阿斯塔菲耶夫创作中最深刻的哲学思想在于“没有答案即是答案”。人的使命在于置身于流动的“存在”中,提出问题,而后因找不到终极答案而沉思、而醒悟,这便是生命“存在”的意义。 阿斯塔菲耶夫的这种哲学观念促使人们深入关注和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堪称俄罗斯文学和哲学传统的又一个里程碑。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4-07-09 合作期刊: 《船山学刊》
摘要:“道法自然”是老子哲学中的核心论题,却因其特殊的表达句式而造成了某种诠释困境。当前学界对于“道法自然”的诠释也是众说纷纭。通过综合运用文字语词训诂、文本结构分析、文法修辞解析等方法深入研究《老子》文本,可知老子所言是“人法自然”而非“道法自然”,并以此教诫人君效法“自然”而成就王者之“大”。人君方是“法自然”之实质主体,人君所法之“自然”乃是贯通于地、天、道之中的根本原则。人君效法“自然”既要使自身自主自治而排除外在力量的干预,又要任百姓自生自化而消解内在意志的造作,如此才能使天下乐推不厌、欣然归往,从而成就王者之“大”,成为堪与“道”“天”“地”并立的域中之“四大”。
分类: 哲学 发布时间: 2024-05-14 合作期刊: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目前对环境正义的研究,普遍将其规定为对自然善恶物的公平分配,忽视了自然不同所有制形 态下实现环境正义的差异化。自然的私有抑或公有是所有制发展的产物。私享自然与共享自然是基于自然所有制发展而来,进一步强调自然所有制对人的生存意义。由此必须确认自然的私享领域与共享领域边界,明确私享自然对共享自然的积极价值,以及私享自然越出边界而侵占共享领域的可能性。重新审视环境正义,一种捍卫私享自然与共享自然边界的正义呼之欲出,成为环境正义不可或缺的内容。捍卫边界的环境正义意味着,用合理化市场机制捍卫私享自然资本化的边界,以保障自然促进财富增长渠道畅通,以制度规范捍卫共享自然的边界保障全民享受自然的权益,以道德责任捍卫代际边界保障后代良好生态环境权益。
分类: 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1-19 合作期刊: 《哲学家》
摘要: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第一编第二章所提出的自然法学说迥异于自然法传统,没有包含目的论或应然法则。其论述语焉不详,且与后文“法的精神”的演绎甚少关联。因此,孟德斯鸠的自然法问题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本文主张,孟德斯鸠既解构了传统自然理性的先天自然法,又批判了近代自然权利的经验自然法。在抛弃了自然法学说的同时,他并没有回归到古典政治之中。孟德斯鸠认为,社会事实本身才是政治实定法的“自然”基础。制定法律需要的不是在观念中虚构出一套抽象的政治理论,而是对社会事实具有审慎而丰富的政治经验,这才是孟德斯鸠“法的精神”的实质性基础。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2-28 合作期刊: 《中小学管理》
摘要:美好校园生活对于儿童成长至关重要。重庆两江新区童心小学教育集团基于“向儿童学习”的办学理念,践行回归自然、回归儿童生命本真的教育,致力于缔造一个自然的、原生态的童心世界,通过创设自然而然的环境、生长自然而然的课程、构建自然而然的关系,引领儿童在校园里自然而然地生活。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4-05-14 合作期刊: 《经典与解释》
摘要:亚里士多德指出,“城邦属于那些自然存在的事物”(1253a1-2)。但什么是“自然存在”,城邦在何种意义上具有自然性,这些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界持续多年的争论。近年来,国内外多有学者试图从形质论出发,为城邦的自然性 1 寻求形而上学的理论基础,这种理论被称作“城邦形质论”(political hylomorphism)。 2 的确,在阐释城邦为何优先于家庭上,“城邦形质论”具有优势,但这一理论同时无法回避两处关键的挑战。因“城邦形质论”的成立至少需要两个前提条件:1)从生成论的角度看,城邦是自然物;2)从城邦与人的关系看,人作为城邦的一部分,构成了城邦的“质料”。但前者与城邦为人组建起来的说法(1253a29-31)相龃龉,后者则导致了“亚里士多德政治理论是种极权主义”的批评。 3 本文将首先阐释“城邦形质论”的内涵,并着重分析其“动态层面”在将城邦视作自然物时遭遇的困难;其次通过对“政制作为城邦之形式”相关文本的分析,指出亚里士多德此说法意在阐明公民身份与谁来统治是政治共同体的本质问题;最后借助形而上学文本分析“公民作为城邦的质料”相关段落,表明将公民与城邦的关系不能被视作质料与形质结合物的关系。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4-22
摘要:中华典籍《列子·杨朱篇》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权理念,甚至可以称之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份《人权宣言》。《杨朱篇》中不但提出了著名的“损一毫利天下不与”的主张,同时还针对损人利己的极端自私行为提出了“悉天下奉一身不取”的反向制约,以期构建一个“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的终极理想社会。此外,其中的“绝对自然”价值导向与“适度生存”行为准则,不但可以打破个人对于生命存在的过度迷恋与盲目执着,消解死亡带来的对于归于虚无的恐惧,让人坦然赴死;还可以使人获得精神的宁静与内心的平和,从容而生。而一切诸如因病致贫、器官买卖、自杀等社会伦理问题或亦将迎刃而解。最后,我们既要让财产为生命服务,又不能因财产而牺牲自由,要以辩证的方法对待三者,使生命、财产、自由这三项基本人权达到和谐统一。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2-22
摘要:尼采早期提出自然与古典结合的教育,意在让人恢复自然力量而树立崇高理想。他首先指出要恢复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人对自然流变的惊异感也带来了最初的教育动力。其次通过艺术训练产生游戏的喜悦感,而恢复自身生命的力量。最后对崇高的古典典范产生敬重感,扩展自身力量而创造新文化。尼采还提倡首要的母语训练,通过经典文化让人与自己的民族语言产生亲近感,进而进入古代世界以经受古典文化的熏染,树立崇高志向而以古代榜样改造自己,以创造并实现高于旧我的伟大作品。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将员工的人与自然导向转化为绿色行为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微观基础,但其中的机理尚未明确。基于个性的认知一情感系统理论,文章探讨了作为员工个性系统构成要素的人与自然导向如何转化为绿色行为的认知(即员工自然联结)与情感(即员工和谐环保热情)传导作用以及环保服务型领导在其中的引导机制。对来自25个省份的企业367名员工的三阶段跟踪调查验证了员工人与自然导向对其绿色行为影响的认知(即自然联结)传导作用路径,并证实了环保服务型领导对上述的员工认知(即自然联结)与情感(即和谐环保热情)双传导作用效应的正向调节作用。这些结论为回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如何在员工层面有效落地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启示。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4-09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自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逐步落实以来,“怎么审”一直是理论界与实务界讨论的热点,而审计程序设计是解决“怎么审”问题的具体措施和步骤。结合自然资源资产的特征和票赋,重点探讨自然资源资产核算程序,并进一步分析自然资源资产核算与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程序之间的逻辑,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程序设计提出建议。明确自然资源资产核算逻辑,既能较好地解决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的“怎么审”问题,也能为自然资源资产的决策、监督、管理提供系统、全面和完整的信息,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以及生态问责、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制度建设奠定基础。
分类: 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1-19 合作期刊: 《哲学家》
摘要:在数学哲学中,“自然主义”一词被用来指称众多不同甚至对立的观点。哥德尔是一位极端的柏拉图主义者,但有些学者也将他与自然主义相联系。尽管最终的观点可能南辕北辙,数学哲学领域中的自然主义者们都遵从一种基本的自然主义原则,即哲学自然化原则,而哥德尔却无法接受这一原则。在另一方面,从某种推广的自然主义的意义上来说,哥德尔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称为自然主义者。不过,深入的分析表明,这种衍生的自然主义实际上与自然主义的含义相冲突,它有一个更恰当的称呼,即“哲学忝列末位原则”。
分类: 哲学 >> 科学技术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4-08
摘要:什么是自然?顾名思义自然就是自生自存自在的东西,是非人为天然生成的东西,是非外力干预原本初始自为的东西。简单说,自然是指非外力干预的自存物。文明则正好相反,文明是人类的自然经验,是人类认知自然并主观有意创造的东西,是人类在认知、修为、德行方面的良性文化。简单说,文明是人类主观认知自然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自然具有客观性,文明具有主观性,两者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关系。在人类认知自然改变自我的蜕变发展过程中,很多人类文明的科技物都直接或间接的破坏了自然环境,这导致生态失衡、灾害频发、人类生存出现危机。这是文明与自然的激烈冲撞和冲突。这种冲撞和冲突的结果是自然战胜了人类文明。因为,人类在大自然诸多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威镊下,已经不敢再战天斗地征服自然了,而是向自然妥协求和,小心地收敛自己的无畏行为,真心地想要与自然和谐共生。所以,趋利避害利用各种事物之间生克关系来促使生态恢复平衡,以求人类自身可持续健康发展,这已成为现今极为重要的战略部署和发展要务。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5-01-08 合作期刊: 《兰台世界》
摘要:随着自然资源机构改革的深入推进,自然资源机构保管的档案种类与数量急剧增加,无论是档案信息管理,还是开发利用,都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与此同时,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技术也为自然资源档案管理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运用新技术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已成为自然资源档案管理未来发展的重点。以市本级自然资源档案管理为例,运用SWOT分析法,对自然资源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指出当前面临的现实形势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为做好自然资源档案工作提供参考。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4-09-19 合作期刊: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怀古诗中,自然景观或古迹所唤起的过去被认为是一种奢侈而短暂的形象,而自然被表现为 荒凉的,却是抹去历史的恒久力量。 自然力量对人类历史的磨灭成为怀古诗的核心主题。 这样的元历史 视野可以追溯到老子、庄子的自然观,而与孔子的自然观有着情感指向上的微妙差异。 怀古诗聚焦于自 然力量对人类历史的征服,故而历史意象和自然意象的二分法形成了原初的寓言结构。 从李白的怀古诗 中,我们可以看到道家自然观的基本构成,这样的观念在刘禹锡、杜牧等重要的怀古诗人的作品中也有显 著呈现。 在一定程度上,怀古诗学触及了历史的废墟样态,呼应了本雅明对历史闪回的敏锐捕捉。 但基 于道家传统的怀古诗学并不指向救赎,因为自然所代表的道已经替代了未来的乌托邦。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4-05-08 合作期刊: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自然灾害给社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环境破坏、设施损毁等损害,同时也会带来社会心理、社会行为等干扰与破坏,形成危及社会稳定安全的社会风险。自然灾害社会风险生成演变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这主要由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社会风险载体脆弱程度、社会韧性能力等因素决定。这些因素推动社会风险向着蕴藏期、显露期、蔓延期和消减期四个阶段演变。自然灾害社会风险在其演变过程中又会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在社会风险承担方面呈现马太效应,在社会风险扩大方面呈现蝴蝶效应,在社会风险感知方面呈现涟漪效应,在社会风险传导方面呈现多米诺效应。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 2024-05-14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自然”概念在马克思那里有着不同的含义,即受费尔巴哈影响下的合乎人性的自然思想,这是带有哲学浪漫主义意味的自然;先在性的自然思想,从中可以理解人的活动的有限性;人化自然,在生产逻辑与资本逻辑的不同维度具有不同的意蕴;作为外在强制力的自然,主要指资本主义社会对人与自然的强制性,这是一种“似自然性”意义上的自然。这些不同的自然思想,对后来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理论逻辑。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4-07 合作期刊: 《广东社会科学》
摘要:在当前的国家构建研究中,历史常被视为不可或缺的变量。然而,当在历史维度下考察国家构建时,人们关心的更多是时间因素,特别是通过对比不同国家在相似的时间进程中的构建活动,得出具有普遍性的因果关系判断。与此同时,在涉及自然因素时,作为“载体”的环境是最受瞩目的部分,而西方思想传统中具有规范取向的“自然”理解遭到忽视。本文尝试探讨孟德斯鸠的国家构建思考,希望通过考察自然与历史在孟德斯鸠那里的多维意涵,阐释其眼中的现代国家构建所应坚持的“精神”,以此为当下的国家构建研究提供更丰富的视野。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河北学刊》
摘要:[摘要]费孝通晚年的社会学思想发生了从生态研究向心态研究的转向。心态研究包括两方面含义:强调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和人性的整全特征。这在其2003年扩展社会学学科界限的思想中得到进一步强化。扩展学科界限思想至少包括两个方面:议题的扩展和方法的扩展。在议题方面,“意会”概念扩展了传统社会关系的概念,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扩展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层面的关系。费孝通在对“讲不清楚的我”的“意会”探索中,与美学的“意象”“意境”有了对接。后者提供了“意会”在现象学层面的表征,社会学对此思考的方法随之发生扩展,这便是走出传统实证主义藩离,由此自内而外构建世界图景的“直觉”方法得到重视。“意会”将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纳入社会学的分析框架,扩大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在根本上受益于中国古典思想天人合一观的启发。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发布时间: 2025-03-20 合作期刊: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摘要:“人类世”概念的提出,强调了人类对地球生态造成的深刻的物理性改变,然而,其将“人类”作以整体性的抽象理解,忽视了具体的社会关系对自然环境的不平等影响,以及差异性社会主体间共同但有区别的生态责任分配。从马克思唯物史观出发,自然生态并非外在于人类社会经济政治甚至与之相对立的存在,在肯定自然生态系统先在性的前提下,社会有机体中资本的权力关系及其衍生意识形态主导着生态环境的变迁,即“人类世”实际上是“资本世”,而生态系统的整体制约性也预示着资本主义自然的限度以及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转型的可能未来。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1-02 合作期刊: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第十二章“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全面阐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以及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本章内容丰富,涉及领域较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实践性。在教学重难点方面,本章需要着力讲清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兴则文明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明晰这些新理念新论断的原创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