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发布时间: 2024-04-16
摘要:作为西方舶来领导理论之一的愿景型领导尚缺乏本土化的探索。愿景型领导的本土转化需紧扣vision术语的词源、演化以及作为学术概念的使用,结合我国文化语境等批判性分析其契合性,继而吸纳其先进成分并转化为本土语境的标识性表达。中西方表征人之为人的话语差异以及“愿景”即“志向”的发现为愿景型领导的本土化以及可纳入我国原创的志型领导奠定了基础。愿景型领导本土化的实例启迪学术界笃定文化自信、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教育领导学的方式和路径,更为立足本来、面向未来、借鉴外来的知识创新提供范例,有利于向世界学术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创新人才教育》
摘要:培育新时代中小学教育家型教师对于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要价值。教育家型教师应扮演好教育使命的担当者、教育思想的创构者、教育理想的追寻者、教育情怀的体现者和教育智慧的拥有者五种身份。从生命历程的视角来看,教育家型教师的成长经历素质形成、思想形成和影响形成三个阶段。内外因素在教育家型教师成长过程中发挥耦合作用,教育家型教师的成长是个体与环境、理论与实践、创新与传承相互作用的结果。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3-26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立足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展现出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独特逻辑。中国式现代化通过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祛魅”与“扬弃”,揭示了资本逻辑的内在矛盾,理清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即二重性、人民性与实践性,并进一步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在推进过程中以人民中心逻辑超越资本至上逻辑、以独立自主逻辑超越盲目依附逻辑、以共同富裕逻辑超越两极分化逻辑、以和平发展逻辑超越霸权扩张的价值逻辑。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中国式现代化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实践逻辑,推动中国实现全方位的发展,也为世界现代化提供多种选择。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发布时间: 2025-04-23 合作期刊: 《大学教育》
摘要:智慧党建是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互联网时代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实践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校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选代,高校必须坚持以守正创新理念为根本前提,以完善基础设施与强化技术创新为重要支撑,以引育专业人才为有力抓手,以完善制度机制为基础保障,不断探索党建智慧化发展新路径。
分类: 艺术学 >> 广播电视艺术学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发布时间: 2025-02-27
摘要:仙道文化广泛渗透于当代电视剧的创作,并对当代电视剧的思想主题、人物形象、情节建构等方面浸染颇深。1983—2004年是当代涉道武侠剧的黄金时代;2004—2016年当代涉道仙侠剧异军突起;2017年—至今当代涉道玄幻剧风靡一时,当代涉道题材电视剧经历了这三个阶段的发展变化。其中,创作剧本的更新迭代、受众审美趣味的变革、科学技术的创新、网络文学的发展等,也促进了荧幕由武侠剧,向仙侠剧、玄幻剧发生转向。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4-16 合作期刊: 《新文科教育研究》
摘要:学科是大学发展的基础单元,学科治理作为一种以学科共同体为核心的学科决策和实践活动,既是社会经济发展、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外部客观要求,也是学科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在实践中,学科治理需坚持治理理念的开放化、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方式的互动化、治理目标的善治化等原则,遵循学科自身层面的知识生产逻辑,强化学术权力的主导作用;遵循高校层面的组织行为逻辑,发挥行政权力的支撑作用;遵循国家层面的社会需求逻辑,突出学科的社会服务功能,最终通过学科善治促进学科持续健康发展。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发布时间: 2025-01-03
摘要: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式现代化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都具有重要地位。二者具有紧密的逻辑联系,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贯穿伟大建党精神的精髓要义;另一方面,伟大建党精神对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它使现代化由被动转入主动,并为之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以伟大建党精神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奋力推进改革开放的纵深拓展;激发斗争精神,打赢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锤炼坚持党的领导的政治定力,不断开创党的建设新局面。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4-12-03
摘要: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新时代科教兴国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按照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部署统筹推进。深入分析新时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核心要义,要坚持整体联动助力现代化建设,坚持教育在培养人才的地位基础,坚持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坚持人才事业作为衔接教育与科技的关键力量,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协同推进,深入把握科教兴国战略的目标论、本位论、动力论、主体论、协同论、保障论等重大问题。切实明确新时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践向路,从政治引领、教育优先、科技创新、人才引领、资金投入、平台建设等六个方面入手,让科教兴国战略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和内在需求。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25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耕地抛荒发生于国家现代化发展转型的背景下,影响着粮食安全和农业农村发展。本研究以河南省L市D镇为例,在农民理性和农政研究的理论基础上形成“农户生计理性”分析框架,解释了农户耕地抛荒行为,提出了耕地抛荒的“社会生态治理路径”。研究认为,耕地抛荒是发展过程中农民根据家庭生计类型进行理性选择的结果,要解决耕地抛荒问题,应引导农民的生计理性、利用本土资源、激发农户韧性,通过有效调节社会系统和耕地生态系统之间的复杂关系,在农户生计和耕地保护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4-16 合作期刊: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社会国防教育以其自身独特的内容与价值,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构成要素,维系着共同体成员的情感,维护着民族团结,夯实共同体的基质结构。社会国防教育通过形成认知共识、情感共鸣、意志驱动及行为实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因此,要重视社会国防教育,从政策层面、观念层面、文化层面不断探索其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抓手的行动路径,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4-16 合作期刊: 《大学教育》
摘要:文章深入剖析亲人、教师和朋辈“三位一体”社会支持系统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养成的逻辑架构。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尤其是对塞里格曼和彼得森相关理论的深度阐释,解析社会支持系统各要素如何助力大学生发展积极心理品质,并揭示其协同作用机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分类: 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摘要:高校二级院系评价是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内部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一方面要符合外部制度环境的合法性要求,另一方面应符合 内部技术环境与组织成员的期待。 内部合法性的失衡会导致制度设计与实践效果存在一 定的偏差,并体现为评价主体与客体之间、量化评价与综合评价之间、资源配置与目标绩效 之间的矛盾。 矛盾的治理应统一价值共识,构建多元协商的评价机制;明确院系为本,探索 实施融合评价方法;优化资源配置,保障目标绩效与院系发展的动态平衡。 通过重构二级 院系评价的内部合法性,提高院系层面的认同度,保证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
分类: 体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1 合作期刊: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摘要:厘清体育强国建设逻辑对理解和建设体育强国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经研究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建设体育强国必须自觉坚定的道路,建设体育强国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发展体育事业的历史必然选择,体育强国建设逻辑蕴含在中国体育发展历程中的内涵相继深化的体育报国、体育兴国和体育强国的建设进程中。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的理论逻辑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现实逻辑是满足我国广大民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经济逻辑是实现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文化逻辑是融入中华体育文化,科技逻辑是以新科技赋能体育强国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要系统地、辨证地认识以上 5 个逻辑层面的关系,这 5 个层面是“五位一体”的,并且是协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
分类: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3-06 合作期刊: 《城市学刊》
摘要: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城市建设的领导力量,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保障。党领导人民城市建设具体遵循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新时代,人民城市建设面临新的挑战,主要在于党领导人民城市建设的整体性引领有待加强、协同性有待提升、系统性有待提高。为此,需要在权威基础方面加强党对人民城市建设的全面领导;在嵌入机制方面,促进党的领导与人民自治共融共生;在系统联动方面,激发党对人民城市建设的制度创新。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2-12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作为非常规性的组织体系,议事协调机构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着有效的统筹与协调作用,是国家治理机制方面的创新。从组织场域的理论视角出发通过案例研究对议事协调机构进行分析,发现僵化的职责同构体系使得议事协调机构总量庞大,缺乏地方适应性和创新性;任务与编制压力向下传导使得基层工作应接不暇;常规性的组织体系与非常规性组织体系信息不对称导致基层疲于资料留痕;议事协调机构成员单位数量的泛化使基层的负担进一步加重。面对上述难题,有必要进一步完善议事协调机构的设置规则并强化办事章程,从而为基层减负创造良好的组织场域。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12-11 合作期刊: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摘要:特色学科生态系统衍生于学科生态系统,是对学科发展前沿与社会需求深刻理解的深层认知,是在交叉融合与创新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创造的学术体系。然而,区域经济发展的过度依赖、师资力量有限、创新与实践的不足、资源分配不均和合作交流劣势等诸多挑战阻滞了地方高校特色学科生态系统的发展。地方高校可通过深化内涵建设、发展优势互补、采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合作与开放式发展等手段,突破现实桎梏,逐步壮大特色学科发展。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社会保障 发布时间: 2024-12-05 合作期刊: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摘要: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迫切需要。老年群体是具有较大差异性的中观概念,低龄老年人的群体特征和养老服务需求变化值得关注,表现为其子女关系上从“养儿防老”到“不给子女添麻烦”,健康理念上从“没病没灾”到“全面健康”,价值追求上从“经济价值为主”到“情绪价值并重”,生活方式上从“柴米油盐”到“诗与远方”,精神生活上从“老有所养”到“学养结合”,社会参与上以人权为基础的全面参与逐渐增多。需要抓住重要窗口期,在科学研究、制度设计、老年教育、宣传引导和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等多方面加大投入和创新力度,提前谋划布局,通过深化改革助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12-03 合作期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内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必然之理”,体现了主体伦理要求、利益伦理要求、社会发展伦理要求、生态伦理要求和道义伦理要求,从而展开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伦理路径。“复杂现代性”之下,实现现代化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耦合与互动、塑造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自信以彰显社会主义的价值优势、实现民族国家价值认同与共同体价值认同的融合、因应经济全球化潮流与保持独立自主发展相协调,不仅确证了中国式现代化伦理基础的必要性,而且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伦理价值塑形。夯实伦理基础,旨在确证中国式现代化“手段之善”与“目的之善”相融契的价值正当性,其实践理路在于建构和优化根本性政治伦理基础、全局性经济伦理基础、精神性文化伦理基础、秩序性社会伦理基础和基础性生态伦理基础,从而彰显中国式现代化道义上的优越性。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10-10
摘要:“三创”是一项融创新精神、创业实践、创造价值于一体的综合性、探索性活动,关键在于激发人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并强调开创精神与破土行动。近年来,“三创”作为一种融合式发展的教育理念,其发展趋势从时代所需转变为政策驱动,从要素割裂转变为集约整合。因此,我国高校“三创”体系治理路径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加强思想与精神引领,明晰发展理念;整合发展资源与力量,理顺发展要素;明晰发展内容与方式,优化发展样态;健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增强发展通畅性,不断深化高校“三创”供给侧改革,促进高校“三创”供给向增量提质转变。
分类: 民族学 >> 民族学 发布时间: 2025-03-03 合作期刊: 《民族学论丛》
摘要:乡村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本文以西藏G村和N村为案例,对比分析西藏乡村治理的区域差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乡村无法消化过于庞杂的基层事务,推动治理单元上移,探索出科层制+网格化的治理模式;经济较为落后的乡村由于要素流失引起治理秩序失调,推动治理单元下沉,探索出“1+1>2"的治理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乡村都发挥了自身主体性,不断探寻乡村治理的有效方法,并将这些方法形成了刚性制度,提高了乡村治理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