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艺术学 >> 电影学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4-08-14
摘要: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使用新媒介、新技术“讲好中国故事”,增强软实力、提升话语权。与此同时,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网络电影(简称“VR电影”)成为一种新兴媒介形态。VR技术以其沉浸感、交互性等特征,具有不同于二维平面媒介的叙事功能和移情力量。其有助于深化“中国故事”的内涵,并扩展其叙事外延。VR电影讲好中国故事主要包括事件叙事和空间叙事两种类型,前者以传统意义的“故事”讲述为主,后者以跨媒介意义的数字空间为主要叙事载体。巧妙运用两种叙事类型,有助于“中国故事”的新时代呈现,以及提升VR媒介进行国家叙事的能力。
分类: 法学 >> 民商法学 发布时间: 2024-06-03 合作期刊: 《财经法学》
摘要: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需要有自己的意思表达和行动决策机构,现代公司法赋予了董事这些管理公司的职能,由此也产生了董事对于公司所应负有的义务与责任要求。从法律要件上 看,虽然作为公司的董事需要符合法定的资格条件并且满足特定的法律形式,但为了防止对于董事责任的逃避,现代公司法实际上也将没有董事之名但却行使董事之职的事实董事和影子董事纳入了规制的范围,由此形成对于形式董事和实质董事的无缝覆盖。我国《公司法》的本次修订也引入了类似实质董事的规定,希望通过立法的形式约束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对于公司日常经营的不当干涉并明确责任承担的方式。但由于我国公司法对于实质董事的规制要求与其他法域的通行做法尚有不同之处,在未来实践的过程中可能面临原则与例外、实质董事与形式董事、公司法与证券法等诸多关系平衡的挑战,这就决定了我们需要站在一个更加立体、更加全面的视角理解实质董事法律规制的原因、前提和要求。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汉语言文字学 发布时间: 2024-08-08
摘要:指事,用手指指着事物 A 说:这就是 A。指事字里包含一个指事符“-”,表示指向事物的手指。指事字是指事符“-”和表示指事符指向的事物的字(符号)构成。 “日”“月”不是象形字,是指事字。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4-10-25 合作期刊: 《中小学管理》
摘要: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学校管理方式正经历从经验管理、制度管理到文化治理的深刻转变。故事型领导作为一种新兴的领导理念和管理方式,正逐渐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对学校管理者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结合在不同学校的管理实践,阐述故事型领导的具体实施策略,包括具备分析洞察力,做好教育故事的搜集整理;发挥传播引导力,彰显教育故事的价值意蕴;提升感召凝聚力,营造共创故事的文化氛围。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8-12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AIGC作为一项可自生成内容的技术,因其高效的自动化生产能力,已广泛运用于多 个领域。档案数字叙事是档案叙事在数字时代的新变革,是利用档案数字资源,并运用一定的叙 事方法产出叙事作品的过程。文章基于数字叙事理论,分析AIGC与档案数字叙事结合过程中可 能产生的问题,并提出基于AIGC的档案数字叙事优化策略,强调互动与沉浸并举的叙事体验,为 档案数字叙事发展提供新思路。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1-22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企业韧性反映了企业有效抵御危机并恢复生机的能力,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保证,如何增 强企业韧性日益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高阶梯队理论,以2017 ~ 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 研究样本,从理论与实证层面探讨董事会多元化对企业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董事会多元化能显著增强企业韧 性。中介机制检验发现,董事会多元化主要是通过提高董事会监督职能和咨询职能的有效性增强企业韧性。进一 步分析发现:董事会认知特征层面(如学术背景、海外背景和职业背景)的多元化直接增强企业韧性,而人口特征 层面(如年龄、性别)的多元化通过影响董事会内部决策过程间接增强企业韧性;董事会多元化对企业韧性的强化 作用在高内部控制质量企业和高融资约束企业中更显著。
分类: 法学 >> 法律史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分类: 法学 >> 诉讼法学 发布时间: 2024-11-25
摘要:民国三次刑事诉讼法典编纂均编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但体例各不相同。北洋政府1921年《刑事诉讼条例》承继清末民初立法成果,以日本、法国体例为参考,改“私诉”称“附带民事诉讼”,仅在总则编入8条原则性条款,具体程序由1914年《私诉暂行规则》单行立法。随着日本20世纪20年代刑事立法理论的德国转向,南京国民政府1928年《刑事诉讼法》采日本、德国体例,“附带民事诉讼”独立成编置于末尾,沿用1921年《刑事诉讼条例》的8条原则性条款,未编入具体程序。基于“社会本位”的立法思想、宽松化国家追诉主义的刑事诉讼立法原则对效率价值追求,南京国民政府1935年《刑事诉讼法》以诉权条款为基础,以既判力规则为核心,融大陆法系两种附带民事诉讼的编纂体例、南京国民政府的政治意识形态、民国司法实践经验于一体,原则性条款在前,依据三审审级阶段续接具体程序条款,在1928年旧案基础上增加程序条款至26条,最终形成第一审“先刑后民”、上诉审“以民为主”的本土化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法典化编纂体例。
分类: 法学 >> 诉讼法学 发布时间: 2024-12-26 合作期刊: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自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推动家事审判改革试点工作以来,试点法院对家事调解以及家事审判方式的探 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最高法于2018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的意见》(试行)属 于司法解释性质文件,但其中关于家事纠纷诉前调解的规定明显与《民事诉讼法》第125条规定的先行调解制度相冲 突,这就使得部分试点法院的诉前调解行为超出了现行法律的规定。我国家事纠纷诉前调解制度存在诉前调解范围 混乱、依职权启动诉前调解违反法律规定、司法权提前介入家事纠纷等问题。为推动我国家事纠纷诉前调解制度在法 治轨道上运行,后续家事审判的立法应明确诉前调解的范围、性质与后续衔接程序。试点法院依职权启动家事纠纷诉 前调解的行为应予以纠正,家事审判改革应在法治原则的基础上稳步推进。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8-05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档案部门开展红色档案数字叙事有利于保存红色记忆,弘扬红色精神。文章调研我国 31个省级综合档案 馆网站后,发现当前我国红色档案数字叙事存在叙事素材孤立、叙事视角单一、叙事结构固化的问题,并从资源、技术和 公众参与这几个要素分析了我国红色档案叙事现状不足的原因,从而提出叙事外视角勾勒与内视角聚焦相结合、资源内 容关联与聚合、突出沉浸式体验、以互动需求为叙事发展动力的实践优化建议。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8-02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档案形成于国家各项实践活动中,是一项参与国家叙事的重要资源。文章首先对档案参与国家叙事的理论 逻辑和实践逻辑进行了分析,并从叙事内容、方式和情境三个层面探讨了档案参与国家叙事的维度结构。基于以上维度 和国家叙事面临的实践困境,针对性地提出多维复合与议题贯通、场景建构与共情表达、平民视角与多元共构的推进策 略,以期促进档案参与国家叙事质量与效果的提升。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文章旨在全面揭示个体地位获得事件对团队成员认知和行为的影响路径,以及在何种条件下个体地位获得事件将促进团队成员的积极行为表现,进而为管理策略的提出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来自28个团队的293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个体地位获得事件通过团队成员资源收益/威胁感知的中介作用分别对团队成员人际帮助行为和人际回避行为产生正向影响,团队合作氛围负向调节个体地位获得事件与资源威胁感知的关系,并对个体地位获得事件与团队成员人际帮助行为的关系具有显著的有调节中介作用。研究结果不仅进一步拓展了个体地位获得事件对员工行为的影响研究,而且揭示了个体地位获得事件对员工行为的影响机制和边界条件。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5-01-11 合作期刊: 《甘肃社会科学》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跨媒介叙事作为一种协同多元媒介共同讲述故事的方式,为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视角和实践路向。其多平台、互文性、参与性的特征与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广泛性和深度性具有一定的契合度,跨媒介平台能够丰富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叙事维度,互文性建构能够深化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叙事空间,受众的参与式互动则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叙事共鸣。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下,中华文化“走出去”已显成效,但在这过程中仍然面临西方文化霸权的威胁、叙事主体缺乏合力、叙事内容现代文明融入有待强化、叙事效果差强人意等挑战。因此,需要从顶层设计层面,构建中国特色叙事体系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在叙事主体方面,协同多元叙事力量提升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聚合力;在叙事内容方面,深入挖掘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内涵,全方位讲好中国故事;在叙事方式方面,准确把握跨媒介叙事逻辑和叙事技巧,推进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分众化表达,增强目标受众的叙事投射,切实提升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实效。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4-11-15 合作期刊: 《临沂大学学报》
摘要:刘建东的小说《无法完成的画像》从小切口切入,袁展现了风云际会下党的地下工作者的故事。小说的独特性在于叙事方式的独特性(悬念的设置)、限制性叙事视角的采用和叙事视角的多元化、叙事时空的腾挪转移,实现了对传统革命历史文学叙事模式和叙事策略的突破与超越,使革命历史文学叙事和革命英雄书写呈现出异样的光彩。与传统革命历史小说相比,《无法完成的画像》做到了革命历史的宏大叙事与个体经验的有机融合,“野隐藏在海平面下的冰山一角”的独特写法和深入历史风云中边缘形象的个体体验,为革命历史题材提供了一个“以小见大”的表现视角,同时也丰富了革命者形象的塑造,于细节处洞见革命英雄的无私、无畏与奉献,激发了当代读者对革命历史和革命英雄的追忆。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21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近年来,事件营销以成本低、收效高的特点逐渐受到企业关注。事件营销应用策略体系的不健全及其高风险性,让众多企业对开展事件营销持观望态度。新媒体平台的发展以及公众话语权的提升,增加了企业进行事件营销的难度。本文以蜜雪冰城为例,运用案例分析法,对蜜雪冰城事件营销策略进行具体分析,并总结事件营销基本规律,探究网络时代事件营销的基本策略,为企业进行事件营销提供建议。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08 合作期刊: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食学是食事学的简称,揭示的客观原理主要集中在食物获取、食者健康、食事秩序三个领域。食物获取领域的客观原理,大多已被农学、食品科学所揭示。本研究侧重论述揭示食者健康和食事秩序领域的客观原理。食者健康领域的客观原理有“食化为肌”原理、“因人而食”原理、“食可致疾”原理、“食可疗疾”原理、“五觉审美”原理,食事秩序领域的客观原理有“食孕文明”原理、“食事三角”原理、“食事优先”原理、“食为二循”原理、“食乃序基”原理。另外,还有 5 个从原理中延伸出来的引理。这十大原理是食学知识体系的核心内容,在人类已揭示的客观原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构成人类文明的基本原理。与数学、物理学、化学、经济学等科学原理相比,食学原理具有通俗性、实用性、生存性三大特征。食者健康领域的食学原理就在我们身边,每一个人都可认识它、把握它,利用食学原理可以提高80 亿人的健康寿期。食事秩序领域的食学原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可以减少社会冲突,减少社会内卷,提高社会整体运行效率,维护人类可持续发展。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具有多重兼任的独立董事由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较高的声誉成为企业争相聘请的对象,但是鲜有研究创业型IPO企业如何才能聘请到这些优秀的独董、他们又为何接受具有较高不确定性的企业提供的职位。文章在整合信号理论和独董任职动机的基础上,利用创业板IPO企业的数据,对创业型IPO企业选聘独董的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首先,IPO企业的企业声誉、社会关系和提供给独董的薪酬可以作为传递企业合法性和任职利益的信号,能够激发独董任职的声誉动机、关系动机和经济动机,从而帮助企业吸引到具有多重兼任的独董。其次,IPO企业具有的多个信号或独董的多个动机之间存在相互替代的关系,声誉、关系和薪酬对独董的吸引和激励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替代的。最后,随着上市日期的临近,IPO企业想要聘请到具有多重兼任的独董会越发困难;而且随着时间和情境的变化,企业的各种信号对独董的吸引和激励作用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分类: 法学 >> 法律史 发布时间: 2025-04-14
摘要:宋朝政治和行政生活中的“如故事”现象令人瞩目。在当时,如故事、遵故事成为朝廷和官场的基本原则,成为政治和行政的基本样态。故事有多重涵义,不同涵义的故事其约束力不尽一致,而依据效能之不同则可分为模范型故事、炯戒型故事和中性敌事三种类型。从故事的形成到故事的延续,需要满足多方面的条件,通常体现为从单个的事例发展到惯例的过程。而当环境和条件发生变化,故事被打破往往难以避免。宋朝的如故事实践能够反映出故事的两大功能:指引功能和评价功能。故事的主体为各种成规和祖宗之法,如故事的底层逻辑其实是对于国家法制稳定性的追求。在这个意义上,宋朝的政治和行政已经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法治特征。不过,宋人对待故事的态度是务实和灵活的,这也使得宋朝建立在故事上的法治实践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分类: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红旗文稿》
摘要:我国慈善事业的人民属性,其基本内涵和要义主要体现在我国慈善事业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过程由人民广泛参与和广泛监督等多方面。我国慈善事业的人民属性,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在慈善领域的本质体现,是慈善法的实践要求,也是我国慈善工作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新征程上,我们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更加自觉地保持和增强我国慈善事业的人民属性。
分类: 哲学 >> 伦理学 发布时间: 2025-04-22 合作期刊: 《理论月刊》
摘要:叙事作为人类对自身存在的反思形态天然内嵌着价值属性,但现代日常叙事走向了理性化、技术化歧途,并在市场与资本勾连中产生异化,道德从叙事中隐退是现代日常叙事蜕化的主要标志。非常状态作为人类日常社会生活的反面,客观上撕裂了现代日常叙事的理性化、技术化“涂层”,是重新审视叙事之于人类文明意义的最佳时域。非常状态下的叙事,从个体叙事走向国家叙事,道德重新出场并塑造道德记忆,并在仪式塑造中刻写进民族精神。国家叙事在“叙事——记忆——观念”的辩证发展轨迹中,为人类历史前行留下道德发展的精神印痕。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5-04-07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叙事传输是一种从用户体验出发,通过特定叙事技巧改变用户态度的故事信息说服机制,对其科学合理运用可为数字人文项目提质增效。文章运用质性的案例分析和归纳法,以“数字人文奖”平台典型获奖项目为案例来源,从叙事质量、个人因素、情景因素三个维度搭建获奖项目叙事内容得以成功传输的分析框架,最终得出可供我国数字人文项目开发借鉴的叙事技巧,即守正创新,提高叙事质量;促进共鸣,贴合用户情感;开拓意境,雅正叙事情境。